中国队足球多?

干浩句干浩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注册球员的构成比例是中国男足历史数据里唯一一个有明显上升态势的数据项 (包括甲A时代和现在中超的足协超级联赛、足协杯赛和中超联冠联赛)——1994年职业化时只有2.4%,到目前2018年中超联赛时已经达到56%了!这个增幅还是相当大的;而且,虽然这中间中国国内青训体系发展缓慢,但注册球员比例的提高却基本上是靠“海外归化”来完成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的华裔足球运动员对中国足球的热情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而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1994-2017期间注册的球员里,年龄分布上主要集中于23-27岁这一区间段,这与一般情况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中绝大部分都不是在本土培养的球员,而是通过“海外归化”来到中国的。所以这些球员在技术特点等方面与本土培养出来的球员有很大的区别…… 而在1994年前,因为还没有实行球员身份备案制度,所以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是根据一些零散的报道推测,这个数字可能并没有比现在的职业化和“海外归化”前多多少。也就是说,尽管职业化的过程大大提高了俱乐部对球员的管理能力和工资水平,也促进了联赛的发展和球员的转会流动,但却没有改变整体上看我国足球青训体系薄弱的现状。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方面,众所周知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人口流入城市,导致以农村为基础的城市二元化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城市的教育体制却没有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结果造成了一代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城市学校上学的问题。后来这个问题逐渐演变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并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成为社会问题。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现在都没有太大改观。 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这在当时是为了缓解人口增长过快而造成的生活资源紧缺的状况而采取的措施。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配套的经济和社会条件,造成了很多家庭因为不能生二胎而被扣上各种政治帽子甚至被开除出党,因此出现了很多极端案例。

这两方面的因素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一是青训的基础不扎实;二是适龄人群基数太小。

优质答主

国足踢球,跟中国球迷一样,有输有赢,但总体来说胜率不高。 1958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最后一场比赛,中国队3比0战胜叙利亚队,取得出线权;20年前,在卡塔尔世俱杯中,以范志毅为首的中国“超级战队”击败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曼联;去年,李铁执教的国足在世预赛中逼平沙特、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等球队…… 但是,国足在比赛中也有很多失利:1976年的欧洲热身赛中,中国队4比5不敌南斯拉夫,创下近4次败仗;2000年在土伦杯上0比3惨败给巴西;而在今年进行的世预赛中更是遭遇两连败。 而这仅仅只是中国队参加比赛的缩影——从国际大赛到俱乐部联赛再到国内联赛和杯赛,中国队已经累计输了超过1万场比赛! 在如此多的失败面前,有人选择无视,有人则将其归结于中国球员个人能力不足或者运气不好所致。而实际上,这些失利背后体现的是长期以来的管理混乱、青训体系缺失甚至是腐败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中国男足造成打击,而且对于整体的中国体育甚至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