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土是什么?
五行的“行”字,是走的行,是指阴阳五行的气在运行;而土,则是阴阳五行实体的物质基础。 五行的“行”字,有道路的意思。五行好比地球上的五大洲四大洋,有道路,有方向,有顺序。 《尚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日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的“五行”指的是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是构成宇宙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
什么是元素呢?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原子是世界上最小的物质粒子,也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实体。 中国古人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引进中国后加以发展,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以及它们的状态变化所组成的。这就是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什么是元素的状态变化呢? 例如,金属元素,它有可能呈现一种阳刚的状态,也有可能呈阴柔的状态。当它处于阴阳平衡的时候,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古人认为,金属元素最有营养,最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而非金属元素也一样,它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水,它是阴极的代表,是寒性食物,所以它是属于非金属元素的范畴。但它也可以变成火,这个过程就是阴阳的变化过程。而土,则是由金和水两种元素结合而成的。 所以说,五行学说实际上包含了物质结构与运动形式两个方面的含义。即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元素又是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的。这是古人对自然界的一种朴素辩证思想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