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如何盘活僵尸企业?
首先,要区分哪些是属于僵尸企业范畴的,这点很重要。因为不同情况的破产原因,会导致不同的处理方法。 举个案例说明下:某钢铁厂,属地方国资企业,10年前由于市场变化,经营出现问题,逐渐欠下巨额债务。后进入司法程序,法院裁定宣告该钢铁厂破产。在破产过程中,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使得该企业重焕生机。
上述案例中,该企业就是典型的僵尸企业,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客观原因(市场、政策等)导致企业经营不善甚至亏损,无法继续运转的企业。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僵尸企业都是处于破产过程或已宣告破产的企业。还有一些僵尸企业是虽有亏损,但是尚有能力维持运营,只是经营方向出现错误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特点一般是有可观的现金流,但利润率很低甚至是亏损状态。
以A企业为例,该服装生产企业90年代成立,注册资金2000万,年产值2亿左右,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加之生产经营管理出现问题,90年代末开始逐步拖欠工资和货款,对外借款不还,被众多债权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经法院裁决,确认债权金额高达3.5亿元。执行阶段,法院查封了该企业的生产设备,并通过网络拍卖形式将设备处置,所得款项用于偿还债务。虽经多方努力,但仍然有7000万元的债权无法实现,原因是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虽然A企业符合破产条件,但是其拥有的设备财产仅能清偿所欠款项的20%,若进入破产程序,剩余80%的债权难以得到保障。而且,如果A企业破产后继续生产经营,还有可能形成新的违法违约责任。最后,法院根据申请人提供的担保物和担保人情况,裁定准予和解,双方当事人约定分期履行,至此,该案得以执结。
通过该案的处理结果可以看出,A企业实际上属于资金流动困难但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一旦失去良好的经营管理,就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成为僵尸企业。这一类企业其实是具有复活价值的僵尸企业。
综上,区分企业属于僵尸企业还是困境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决定企业生死命运的关键因素。 (特别说明:本文讨论的僵尸企业特指市场退出机制中的困境企业和僵尸企业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