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角五行属什么?
老沈阳的“东、西、南、北”,与现今的“东、西、南、北"有区别,老沈阳的“东”,指的是今大东边,而“西"则指今大西边;“南”是今小南边,“北”是今小北边。 《盛京通志》中这样记载:“凡城之郭,东西南北各二门。东名德政,西名奉天,北名安定,南名迎祥。” 又据载,“沈阳故城,周回九里三十步,高下平衍,四门正对。”(清·毕沅《武备志》) 这座古城的四个城门,东为德政门,北为安定门,西为奉天门,南为迎祥门。
此外还有两个偏门,都在城墙外侧,位于东南和西南,分别称为“福胜门”“启运门”。 古人把“四正”加上“四辅”共称“八门”,在今天的沈阳市城区,这八个门的位置是这样的—— 除了上述八门之外,明代还在城外西南筑有养马厂(今三好街一带),南门设有望月楼(遗址在辽宁省政府院内)。 另外,在城东还修有一条长长的“马槽沟”。
以上这些都是明朝初年所建。到了晚明时期,由于辽东战事频繁,为了增厚城防力量,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兵部侍郎李如柏主持增筑沈阳外城,将旧城南部的“罗城”用土石包起,并新建了崇政殿和太庙等建筑物。 这次扩建工程使沈阳城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外城略成方形,东西两厢各有子城一座,四面八方各有一门。
不过,这个“方方正正”的外城,只在明代存在了400多年。清朝入关后,认为沈阳的“南关”与“西关”不便,遂于顺治元年(1644年)拆去西安宁堡,并将前朝旧城的一堆废墟填埋起来,在原地筑起了皇太极时期的“大政殿”和“十王书院”。与此同时,又在城东建起了秀女馆。(见图) 大政殿是沈阳唯一留存下来的古宫殿建筑,2017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