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什么生肖?
喝茶是文雅事,但发起火来,“武茶”也是一绝! 古书说“武茶”,往往跟“边茶”相关联。所谓的“武茶”,就是指用军茶或边茶制作的茶叶。因为产地在西南地区,所以又称之为“西南茶”。 《大观茶论》中说: “夫茶之所产,东南为多,其品亦众。惟蜀中上贡者,号为第一。盖其地高峻,草木茂郁,雾气凝注,英华凝结,故能甘鲜膏腴,异于他处。” 宋朝时,成都府的“西川茶”和峡州的“北苑茶”,并列为贡茶之首,可见对边茶的推崇。
唐朝的陆羽已经指出,全国产的茶叶,种类很多,只有蜀中的茶叶,味道最好,这是因为有气候原因:“天下名山,惠州博罗县东有香岩山,有茶树如伞盖。每旦夕云雾聚覆,月映石光,如浮图影。土人采其叶为茶,味极腥涩。唯惠人多嗜之。” 宋朝的沈括也认为,只有四川产的茶叶才是好茶:“茶之名有千里之异,生崇岳者谓之蜀茶,其色黄;生思州、播州者谓之黔茶,色绿;生黎州者谓之日黎茶,色红……”他还特别提到,这种颜色不同是因为地域不同,土壤里的微量元素引起的:“他处水土虽良而所产何如……非独土之所致也。”
在古代,四川不仅出好酒,也是著名的产茶区,并且因为地处西部,所以生产的茶叶属于边茶。 当然,除了“南茶北引”外,现在喝的茶叶大都是“绿茶”——在杀青后不加发酵的茶叶。不过,历史上也有把绿茶进行发酵再加工的案例。明代的谢肇淛曾在《五杂俎》中提到一种“花茶”: “今之茶若茉莉、玫瑰、桂花、蔷薇之属,皆用炒焙,入香料的,即北宋之‘薰香’矣……” 清代的张鹏翮在《条山茗编·制法》中也介绍了“花茶”的制作方法: “以春茶良种炒成末,入香料,烘熟,连袋泡之,香气馥郁,味甘清和。” 他所说的“香”应该是来自于香料,但是具体是什么香料就不好说了,也许是他发明的新香料。 其实“花茶”的做法跟现在的“红茶”很接近了——只不过现在用的香料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