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字代表什么生肖?
“尹”字的甲骨文字形,像左手持圭(古代皇帝、诸侯朝见天时所执的玉),表示掌管权柄的意思;金文字形,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左边加上了“口”。《说文》中的字形,是金文或小篆字形,从辛从台。“台”是登高的意思,与“手”组合,表示手持笏板登上高台的意思。由此可以判定,“尹”的字形,最初象的是“握圭上朝”的场景。
“周礼·春官大宗伯”“掌六仪之典,以辨上下,别尊卑”。“六仪”即六种威仪,分别是:天子临朝,群后拜迎(九卿朝见时,面朝下,跪,头至手为三叩首)、诸候朝觐(类似九卿拜迎,但只有君臣之分,没有尊卑之别)、乡饮酒、大夫朝,士朝、军中、路寝(国君休息的地方)。其中,天子临朝和诸侯朝觐属于“大朝”,其他属于“小朝”。无论大朝还是小朝,都必须执圭。否则就是失礼。所以“握圭”就代表了入朝觐见。
根据上述记载推知,“拿圭,上台”的行为代表着帝王或者诸侯大臣等上层社会成员接受朝拜或向君主进言的样子。而“嘴”的上边,原本应该是“圭”的形状。现在没有了圭,因此加上一个“口”,表示“不圭而议”(没有捧着圭上朝而是跟你闲聊),这种状态显然是不合规矩的,应该受到谴责。 从“尹”的字形演变来看,秦统一六国以后,“口”上面的一竖变成了短横(“丶”),到了小篆阶段,“丶”又变成了一点,直至今天。这一点点变化,反映了“古文字”到“今文字”的变迁。而这一点的变迁,正好与六十甲子中“乙丑”的“乙”相同。
《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聂壹(乙)。”李孝定注“按:聂壹者,汉西域贰师国名,以主岁姓。”由此可知,“乙”字在古代指称“寅月”也就是现在的正月。而正月正是草木萌芽之际,所以“乙”的字形就像一根小草。正月又是新一年刚刚开始的时候,所以“乙”又象征“始生”。
从“乙”的这些性质可知,“乙”代表的应该是十二生肖中的“牛”。因为牛在农历十二月就会开始萌发新芽,到了正月,嫩绿的新叶便会铺满草地。 “尹”对应生肖鼠羊马兔虎龙蛇鸡犬猪羊。为什么这样排?我也不知道。古人就是这么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