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桃树枝什么作用?
“新出生的宝宝,胳膊上插着桃树枝”这种风俗是流传于华北地区(河北、北京、天津)的婴儿洗浴习俗,俗称“洗三”。 关于桃树枝的作用,说法之一认为可以辟邪。 《燕京岁时记》中这样记载:“用铜壶烧水注于盆内,以桃枝蘸开水灌孩子口中,谓之‘洗三’,认为如此可免夭折。” 除了防夭折之外,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就是桃枝能辟邪。比如《燕京岁时记·儿童》中这样记载:“至次日,家人用小梳子轻轻梳头数次,然后盥浴。洗浴时,用银汤勺放水中,令其自饮;并用桃树枝自头上刮下少许嫩皮,拌以清水,使其冲身。”
在天津,还有人用红纸写上“天官赐福”“四季平安”等字,贴在屋檐下,称为“挂红”,这也有辟邪挡灾的意思在里面。 对于这些说法的科学解释,其实都离不开心理学和生物学。 在我国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就产生了种种神话传说。例如,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中就有“羿射九日”的故事,而月亮则被神话成了嫦娥的故乡。同样,对于暴雨、打雷甚至地震等自然灾害,人们难以理解其发生的原因,于是将其归咎于鬼神作祟或某位神灵发怒了,通过祭祀的方式希望能安抚神灵的怒火,进而消除灾害。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渐渐地认识到很多自然现象其实是正常的物理变化,于是神灵的概念逐渐削弱,而被取代的是科学的力量。像“桃树枝避邪”的说法就融入了科学的内容。 其实,不用等到文明进步之后,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人体本身是有抵抗疾病的生理功能的。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杀灭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等,大多数情况下,正常的人体是具有免疫能力的,并不会轻易疾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就不会侵害健康的人类了——只有当人类的身体处于弱势状态时,感染才会发生。
例如,人体在缺乏睡眠的情况下,免疫力就会下降,因此需要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重要的防病因素。 再如,人体在饥饿的状态下,免疫功能也会受损,因此合理的营养也是保持免疫功能的重要前提。 而桃树枝避邪的说法,其实就是利用了心理学上的这个概念:刚出生的婴儿,由于从母亲体内出来,缺乏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属于相对虚弱的生理状态,因此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所以,此时需要用特殊的防护措施来避免患病。而桃树枝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功效,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鞣质、没食子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锌、锰、镍等多种元素,而这些物质都具有抗感染的功效。 当然,现在医疗条件好了,新生儿患病的概率低,且医学常识普及,家长们也都掌握了科学护理宝宝的方法,故而不必再用桃树枝洗浴。但到了婴儿满百天时,“洗三”的风俗依然会在一些家庭里上演。对此,医学界是有明确说法的:婴儿的皮肤薄而细嫩,分泌功能还不够成熟,皮肤表面屏障能力还很弱,加上新陈代谢旺盛,皮肤表皮基底层细胞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使用刺激性成分涂抹或者进行肥皂清洗,就容易造成皮肤粗糙、脱屑,甚至发生皮炎,这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