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分红怎么算的?
基金分红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大上,本质上它就是基金公司把钱从基金公司账户里拿出来给到投资人(基民)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分红呢? 根据现行《证券投资基金法》和基金合同相关规定,基金必须将80%以上的募集资金投向股票和债券,以获取资本收益;同时,基金还必须在资金上保持独立性,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及其相关资产。 但这里要特别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盈利用于分红,只有基金实现的盈利并且符合基金合同的相关约定才能进行分红。 所以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当它持有的标的资产价格下跌时,虽然账面上显示是亏损的,但如果发生亏损的部分达到了约定的比例(通常为10%),为了遵守基金合同的相关规定,基金公司也不得不进行分红。
当然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最理想的情况肯定是将钱放在手里赚取更多的利息收入,但是正如题主所说,基金的分红实质上是“将之前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以现金方式返还给他们”,而且要在完成全部交易后才可实施,这样一来,就会损失一部分原本可能赚到的金钱。所以一般来说只有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前提下,基金管理人才会考虑对基金进行分红: 1、基金最近一次募资已经完成并运行了一定的时间; 2、基金净值增长到一定程度且维持稳定; 3、市场环境适宜采取分红策略。 也就是说在基金业绩比较好的时候,也不一定能够分红。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并非所有类型的基金都能进行分红,根据基金合同的不同,基金可以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其中开放式基金又可分为股票型和货币型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规定,比如下面这张图就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基金分红的区别: 基金分红实际上是基金公司把部分收益分配给投资人,但基金分红并不意味着基金就一定失败了,也并不意味基金的资产就不够了。如果基金管理人在市场上赚到了钱了,但他/她却不分红,那这些钱要么会被用来继续投资,要么就会被花掉——买消费品、奢侈品之类的。总之,分红只是基金经理多种投资手法中的一种选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