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榷是什么生肖?
“国榷”是“狗咬”(谐音),因为“狗”与“国”同音;又因“咬”字包含口和犬(字中有一犬)。 下面解释一下为什么是“狗”不是别的动物。 (1)在乾隆本、嘉庆本《国榷》中,明世宗的名讳“厚熜”被避讳改为“洪琮”。而雍正本《国榷》将“洪琮”复回为“厚熜”。这是根据“家讳”来的,即“子不议父之名”,儿子们不谈自己父亲的名字。那么,在涉及这两个字的篇章中,要分别用“洪”或“厚”来代替。
注意,这里代替的字是“洪”而不是“候”!这是因为“候”的音与“厚”相同所以易混且没有实际意义,而“洪”是形声字有“水”旁表示其读音与“候”不同。凡出现“洪”字的篇章就不是忌讳,比如记载明朝亡国的“弘光实录”。
(2)明世宗死后庙号“中”,按例应作“太宗”,但《国榷》等书均作“成祖”。原因是太祖庙号已用“祖”。可见,这里的“祖”不是指开国皇帝朱元璋,而是指永乐皇帝的朱棣。
(3)宣宗名为“允炆”,“炆”字音wén,此字含有火字,与朱元璋的“朱元璋”相犯,故避祸而去。而“允”是“寅”字去掉“示”部,“炜”字的左半边。这个字与“炆”字形相近,读作yǔn。“允炆”就成了“允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