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主恕罪结局如何?

龙兴彬龙兴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尊王勿罪原本是一个律师的著名大律师宣言,意思是说,对于自己委托的当事人,就算他真是犯了罪,也在所不惜,一定要为他争辩,以求得到公正的裁判。然而,这样富有哲思的一个道理,到了中国,由于中国人常常喜欢对号入座,所以这个宣言很快就被一些统治者引用到日常生活中,还把它变成了一门重要学问,啥学问?甭管家事国事还是闲事,只要发生纠纷,双方一见面,马上张口来个“尊王勿罪”,这样一来,哪怕明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也只好先饶了对方一命,然后再来详加处置。至于这一名言的出处,《左传》里有明确的记载:郑伯克段于鄢,子曰:“弃君之命,而不受命于王,日:‘吾志在忠君而已’。君主之命,且不顾,而务忠君。”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原来“尊王勿罪”这个典故和春秋时郑庄公和他的哥哥公叔段争权故事有关。

公叔段想夺君位,故意引兵侵犯京邑,被其弟郑庄公率军打败,然后逃到共邑,被共邑国君杀死。事后,郑庄公以君命将段尸首收殓,加以埋葬,并予以祭祷。当他母亲武姜听到这些消息,悲痛不已,以致一病不起,后来在凄楚绝望中挣扎着活了下来。

后来,孔子对此作了高度总结:“善人心如子妇等,恶人心如兄段也。”意思是说:善良人的心就像弟弟妇孺一样,而坏人的心则像哥哥公段和大人武姜一样。

而郑庄公由于背上了谋杀亲兄的恶名,一直不安其位,惶惶不可终日,只好向天上神仙求助,求他们能为他消灾祛禍,于是便有了“筑台以祀天,将祭,而鬼神先临,庄公能誓,不渎鬼神,以礼待之,而鬼神降之。弗率先民,而不渎鬼神,神明之所佑弗懈。”意思是说,建高台以祭祀天,将要祭神时,先见鬼神降临,庄公能谨严设誓,不渎犯鬼神,用以礼相待之心来接待鬼神,所以鬼神就降福给他。庄公不遵循民间习俗,不以淫乱之道对待鬼神,所以得到神明的佑助而不懈怠。

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实在是很聪明,他们不但勇于探索、发明和创造,还很善于把各种人文知识和自然知识融会贯通,一起纳入到他们的哲学思想里,所以,中国古代的文化,历来就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绝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肤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