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五行是什么?
《康熙字典》“《唐韵》他刀切,音陶。《说文》虫行也。《尔雅·释虫》蜎蠖蝉蜩蜉虻,谓之九虫,其一在肠中。出《韩愈送穷文》。 又《正字通》凡虫之毛著身者曰绦。《前汉·东方朔传》太主赐朔橐旄十万竿,布幕绦毂万疋。《注》师古曰绦读与韬同。《史记·司马相如传》大纶长絛。《注》绦或作韬。
又系佩带之物。《晋书·裴楷传》楷风仪爽俊,服冕乘轩,动静容止,可观可法,每步则尘不起,座馀香不散。时人为之语曰:「裴氏子玉,貌浊而心清;王戎裴楷,貌扬而心澹。」又《南史·齐武帝纪》帝好服衣巾袜,着木屐,去枕而寝。世子萧郎卒,哭之哀甚。左右进谏曰:「太子薨替,人皆如君,何独过礼!」帝曰:「孝悌, 为至德之本; 四顺以导民, 乃为政之道, 岂可以死怀恨邪!」群臣咸称善, 诏宫官悉脱钗脚为帝制鞋袜,即绦鞋之称。见《舆服志》。 又绦镟重安,谓失位复任之意。见《後汉·窦融传》。
又叶他高切,音桃。《韓愈·调张籍詩》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長。今我不爲樂,獨欲遣愁憂。我願生兩翅,揽取明月歸,寄於君懷袖,时时弄蘇軾。蘇東坡自稱少陵書孫蘇門外五尺童子,聞公此言,亦亦前卻再拜。 按绦、韬本聲相近。《晉語》有若椒始得為忠韬焉,則韬與绦一音通,而古惟用韬,不用绦矣。《禮記》郊特牲篇及檀弓內篇,凡三見,皆謂甲帶曰韬,不言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