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重组什么?
上海电气的“起落”和上海国资的改革紧密相连,1998年上海国资委成立时,上海机电集团就被纳入其中。2003年底,上海市政府将原属交通系统的上汽、大众等上市公司划转至上海建工集团;2004年初又将其从上海建工集团中分离出来,组建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简称“上实集团”) 。
2005年,上实集团与香港中资企业协诚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协鑫集团(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上海新梅置业有限公司,用于开发新项目的房地产板块。
此后不久,上海电力也被划转到该集团下,因此当时上海电气旗下有四家上市公司: 上海机电(600835.SH),主营业务为电机,电器,仪表,成套电器及控制设备的生产和销售; 上汽(600104.SH),从事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等;
上海大众(600827.SH),从事汽车整车的制造和销售; 新梅(600323.SH),房地产开发业务。 但好景不长,进入2008年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上海电气旗下三家A股公司均陷入亏损局面: 上汽全年亏损14.3亿元,首次出现上市以来年度扣非后净利润亏损的情况, 大众同比减少7.78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288.26亿元,同比增长4.78% ;新梅则直接由盈转亏,上半年还盈利1.8亿元,至年末却巨亏7.4亿元。
对此,上海国资进行了两次整合——第一次是将新梅的物业资产置换进上证所上市的东方创业(600177.SH),从而实现将新梅的亏损业务剥离,然后将东方创业持有的相关地产项目注入到当时已经亏损的上实集团,使其拥有充足的资金回笼进行项目建设。
第二次是今年对上海电气本身的重组,通过将电子通讯设备业务置入沪港两地联交所同步上市的上海电气集团,从而实现对上海电气集团的整体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