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属什么生肖?
中国农历的正月又称元月,旧正月初一俗称“春节”,新正月初一为“元旦”(现改称为“新年”) 。正月一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又叫“元旦”、“元日”、“阳历新年”等 。在这一天里,人们燃放爆竹,举行传统的庆祝活动来迎贺新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节,称“法定节日”;春节的时间则固定在农历的正月初一。1971年我国第一部《刑法》公布施行时,“元旦”、“春节”都被列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从2008年起,将春节假期由当初的1天延长至3天。 我国古代有“立春”、“岁首”“元旦”等名称,这些名称的含义不同,使用也很混乱。直到清末,我国才统一采用公元纪年和正月初一为“元旦”。但一般至多也只提到“元旦”,很少提“春节”。
辛亥革命爆发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接管了京师同文馆,设立教育部,定农历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并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法定假日。新中国成立之初,曾把阴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并在1949年颁布的第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宪法》中加以规定。不过当时全国尚未普及元旦庆祝,多数地区仍然延续着“春节”的旧俗。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春节”之名再度被废止,代之以“过大年”或“春节”。1975年正式恢复“春节”的称谓。
现在“春节”之名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如果谈到“元旦”,许多人却并不了解其含义。 “元旦”的“元”指开始的意思,“旦”即日出之意。随着太阳升起,白昼逐渐变长,黑夜慢慢退去,所以“元旦”含有“一年之始”和“日日更新”的双重含义。
在古代,人们用“元辰”“元朔”等词表示“元旦”。东汉崔寔的《月令·正月》中有这样一句:“元旦肇始,敬祀神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中也提到:“元明盛茂,文雅日新矣。”可见,古人所说的“元旦”其实是指今天的“大年初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自创公历纪年法,并以阳历年最后一天为准庆贺“元旦”,但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元旦”始终被视为农历新年——春节的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