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大公?

巴君锆巴君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旧时代,中国是有着“大公”的。 明代靖远伯王振曾经说:“五公(晋、荆、吴、蜀、燕)以军功,三王(唐宪宗李纯、宋仁宗赵祯、元文宗图帖睦尔)以孝道,我朝太宗文武皇帝兼而有之,真大公无二矣!”(《明史·王振传》) 这里的“本朝太宗文武皇帝”指的就是成祖永乐帝朱棣。而朱棣的功勋和口碑,那都是摆得满街都是的。他曾经五次北征蒙古,追击漠北残元势力,打击了鞑靼部的嚣张气焰;他又南下攻取安南,加强了对这个藩属国的控制;他还先后两次亲自指挥了“靖难之役”,帮助孙子朱元璋奠定明朝根基。

永乐帝还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这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且,朱棣的个人品行也是非常好的。他对待自己的祖父朱元璋极为孝顺,有一次,他的母亲太皇太后张氏生病,他昼夜侍奉左右,衣不解带,汤药亲尝。后来太皇太后病愈,朱棣再次展现出武人本色,亲手杀牛宰马,大宴群臣,庆贺太皇太后康复。 对这位武功显赫、文德兼备的永乐帝,当时的人评价很高。《明世宗实录》中言及此帝时,就说“功莫大焉”,并称颂他为“千古完人”。 所以,明朝是有“大公”这种爵号的。 到了清朝,虽然满人入主中原,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是他们的传统习俗却保留了许多。于是,“大公”这种爵号也传了下来。不过,清初的时候,这种爵位只授予宗室,而外姓大臣是没有资格拥有的。

顺治帝死后,其第五子恭亲王胤祺被封为“大公”,以示优待。 但是,到乾隆年间以后,“大公”的授予对象开始变得模糊起来。有时,这一爵位会赐给有功勋的外姓大臣;而在另外一些时候,这个爵号又变成了郡王。比如鄂尔泰因平定准噶尔部有功,被皇帝特赐穿用红缎做的“大公”旌旗;又如福康安,因为平定了廓尔喀之乱,获封“嘉勇郡王”,并赐“大公”仪仗。“大公”其实是一种荣誉性质的爵位,并无实际权力。所以,这些外姓功臣们即使被赐了这个名号,一般也不像宗室那样住在京师显贵地,而是仍旧回自己的老家居住。

贺叶飞贺叶飞优质答主

中国实际上是有宪法规定的普通法律的。中国的一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的基本组织制度等。除了宪法,中国还有一套完善的普通法律体系,包括了刑法、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这些法律都对国家及公民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组织制度方面,中国有一行领导班子成员,包括主席、为全国人民的利益领导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这些人员都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定选出的,并不叫做"大公"。在中国,每个人都有按法律做事,行使自己基本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权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