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企业中国首富?
多晶硅行业并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至少不是目前这个以产能过剩和价格战为主的时代赚钱的。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个行业的主要上市公司经营数据。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可以看到在主要上市公司中,仅信义光能、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实现盈利(虽然都不算很多),其余全部亏损,特别是双良节能,一年亏掉200亿。而新进入者江苏爱康则更惨,刚进入2019年便亏损了37亿元。 为什么同样做多晶硅,大家亏得这么厉害呢?这就要说到多晶硅的行业特性了——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行业。
一方面,建设一座多晶硅生产厂投资巨大,以目前产能最大的通威股份为例,新建一座多晶硅生产厂的投资相当于其总资产的45%左右;另一方面,多晶硅制造技术复杂,研发支出占收入比例也很高。 没有技术的产业,或许还可以靠体量和成本优势取胜,但多晶硅这样的技术导向型行业,规模并不能带来太多的收益。相反由于前期投入巨大,一旦技术在竞争中落后就很容易被市场淘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通威、隆基等规模较大,但研发支出却并不低于其他公司。
规模较小的新进玩家江苏爱康甚至都没能掌握比较先进的技术,只能购买二手设备,最终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薄弱。 既然技术和规模不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利润,那为何还有这么多公司前赴后继进入该行业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好解释,因为对于半导体等行业来说,科技技术是壁垒,但是多晶硅这一行真正卡脖子的不是技术而是资源——主要是硅石资源(制作多晶硅的原材料)。
可以看到虽然多晶硅行业一直亏损,但在产能上却并没有减少,反而一直在增长。这是因为虽然最后做出来的多晶硅颗粒可能不值一提,但中间所蕴含的价值却不是那么轻易能够代替的。它涉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光伏能源,且处于产业链的核心部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 但并不是说多晶硅就没有价值了,其实它在太阳能发电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光伏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多晶硅作为光伏行业的最重要材料,必然会受到政策的关注和扶持。而且从短期来看,由于全球光伏能源还在加速渗透,多晶硅的需求仍然会维持较高水平。 但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我们要确保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就必须得扩大产量、增加份额,这意味着更多玩家将会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未来,多晶硅行业可能会形成像钢铁、化工一样的集中化进程,小厂商将被淘汰出局,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 到那时,我们有可能看到一家市值超万亿的 “中国多晶硅企业”吗? 说不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