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性以什么为准?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也很想知道正确的答案,所以做了一些功课,与大家分享。 古人把天地宇宙分为五个区域,称之为“五方”。每一方对应着一个五行属性,分别是木、火、土、金、水。五方再细分成八个方位(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每方各有两个方位,每一个方位又分别对应着一种五行属性,总共八种五行属性。这八种五行属性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木性、火性、土性、金性、水性。
《礼记·檀弓》里有句经典名言:“五行,一时也;六府,一时中也。”这里的一时指的是一年里气候循环往复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五行属性的变化也是循环往复的。用现在的话讲也就是:木→火→土→金→水→木…… 如此循环不息。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一年四季中,每个季节都有它的主气和客气,这些主气与客气都是什么呢?它们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呢? 在《黄帝内经•素问》里记载着: “中央戊己土,善化万物”“厥阴之风,名曰广陵”“少阳相火,名曰荧惑”“太阴之雪,名曰天门”“少阴之王,名曰逸阳”“太阳寒水,名曰敦洋”。
以上这段话比较晦涩难理解,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厥阴之风名曰广陵”中的风就是指的春季里的风气,因为春季属木,而木的特性就是喜欢升发舒畅,此时如果天气过于严寒,阻碍了草木的发散,我们就说风太大,这个风太大了指的就是厥阴风热太大。
同理,夏季的火气太旺,我们称为“阳明燥土” 秋季的金气太盛,我们称为“西风肃杀” 冬季的水汽太重,我们称为“天寒地冻” 这样理解应该比较通俗易懂了吧!
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巨大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各地的气候和物产有很大不同。五行代表五方,但是五方的某些属性却不是由五行规定的。
比如把五方说成是五材,每方之材也是由每方的“自然规定”的,在某些方使用其他方的材料反而会不适宜。比如木料,在南方被看作是“废物”,因为在那里木材不稀缺,并且终年潮湿而易烂,难以成为商品;而北方则不同,那里缺乏优质木料,南方的上好木料到那里就是抢手货。
五方分别对应四季,由五行来表示,而五方的自然属性也由五行来规定,这种规定原则就是“发生”与“比类”。
所谓“发生”就是要找到五方共同发生的事物或现象,以这一共同发生的事物或现象的性质规定为五行的属性,再赋予五方以这一属性。
比类,就是寻找五方各自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必须符合五行的属性,然后也赋予五方以这些五行属性。
比如木气的属性,就是按照“发生”原则和“比类”法则加以分析和规定的。
木气的“发生”意义,是来自于木料的性质。这种性质主要有两个面:一是生长或曰发展面,即木料可成栋梁之材,可以“茁壮成长”;二是柔软而可屈挠的面,即“折而不断”“坚而自屈”。“生长”和“屈挠”是木料的本性,把这种本性赋予木气,就是赋予木气以“生物”和“曲直”的属性。
木气的“比类”意义,就是从五方的自然事物中寻找与“发生”原则中所得出的“生物”和“曲直”相符合的事物。比如东方与木气相通,而东方与木气相类的事物中就主要指“植物”,植物的发芽和生长就是符合“生物”和“曲直”的属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