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是什么生肖?

桓欢璐桓欢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传统国学《周易》里,用“时”和“节”两个关键词来表示时间概念的。 时指的是时辰,一夜分为五更,一更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所以有“子时一晚分三更”“午夜零点是一天最冷的时候”等说法;节气是指二十四节气,一个节气大约等于现在公历4月5日或6日,立春意味着冬季结束、春季开始,白露是气温由热转凉、万物由繁茂逐渐开始萧瑟的标志等等。

这些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但古人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记录时间的,直到现在,我国民间还沿用它来计算时间(比如“北京时间早晨八点整”,就是指“寅时正刻”)。 而“节”在古代却是个非常重要的计时单位,它相当于现在的小时,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刚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种划分方法的依据是太阳在天体中的位置变化,即人们看到的太阳由东向西移动的时间间隔。古代的“节”与今天的“节”含义是不同的,不能划等号。 在古代,一个“节”还有一个意思,指节日——每年的第一个季度(正月、二月、三月)共有九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这十个节气加上其后的四个中气共称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而每个节气的最后一天被称为“节末”(如大寒节末就是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今天所讲的“过节”在古代就是指“过‘节末’”,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过完春节”(正月初一)或者“过完元旦”(公历一月一日)的意思。

邢远秀邢远秀优质答主

在十二生肖中,最典型的属“时节”的动物就是鸡了,《说文解字》中说“鸡,知时畜也”,“知时”又何尝不是“时节”呢?鸡在古代被称为“徯徯”,这个字的左边是一个“时”,右边是双声字“鸡”,也就是说,鸡有时刻提醒人们时间变化的本领。在古人关于鸡的诗句中,有很多描绘它按时鸣叫、催人早起的语句,例如:“鸡鸣将落,忧怀谁支”、“鸡鸣戒旦,暮识鸟栖”、“鸡鸣洛城曙,车马相追攀”、“雄鸡报天晓,繁霜肃寒秋”等,《韩诗外传》中说:“夫鸡,天鸡也。五德足具。故王事备。”鸡被古人看成集五德于一身的动物,这是其他动物所不具有的,所以鸡被安排在所有动物之前率领百兽。

鸡的这种与“时节”相关的品德源于它起得早,而起得早源于它的天性——鸣叫。鸡鸣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隔一段时间就叫,不间隔很长时间。二是每当鸡鸣,天就亮了或者马上要亮了。

在十二生肖中,能够与鸡相配的动物应当具备“时节”的品德,即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每过一段时间就做某事,做事不间隔很长时间。二是这件事给人以某种警醒,使人们对时间生发出某种感觉。

鼠具有“时节”的品德。首先,古人认为鼠善于“打洞”,每过一年就打一个“时空隧道”,即我们所说的“年洞”,通过年洞,从今年进入明年,从旧岁进入新岁,所以“鼠”字的本义就是“隧道”。《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诗中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各种物候,其中有些是动物的,例如“�”、“蜩”。这些动物鸣叫的时间是固定的,过了时间就不叫了。但为什么古人不是以“�、蜩”等动物为“时节”的呢,《诗经·七月》的描写表明:动物鸣叫只能反映某一时段的物候,例如“�鸣”反映的是春天某一时段的物候、 “蜩鸣”反映的是夏天某一时段的物候等,而“鼠”却能将这些时令或年令连接起来,从今年到明年,在鼠的率领之下,各种物候按照时间的顺序出现,各种动物按照时间的顺序鸣叫。“于�,桓桓南国,显允熊虎。克桓克�,以宗以父。��,�,不戢不难,式�以��。不�不�,�以�。”在《豳风·鸱――》中,“鸠”、“鹑”、“鼠”等动物先后出现,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通过“鸠鸣”、“雄鹑上升”、“雌鹑下降”之后,鼠开掘了年洞,春天来了,春天的征候“��”出现了。“鸠鸣”、“鹑飞”、“鼠开洞”、“��”依次出现,这是时间的顺序。“鸠鸣”、“鹑飞”之后,洞里的“��”“��”、“��”, 之后出来,这也是时间的顺序。鸠鸣、鹑飞、鼠、��之所以以时令、年令的顺序依次出现,就是因为老鼠打通了年令隧道,从今年进入明年,从旧岁进入新岁,鸠鸣、鹑飞、��,才得以以严格的年令顺序依次出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