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说乒乓球?
1,先选专业术语。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大部分观众不知道这些专业术语的含义,所以如果你用了专业的术语去解释不是那么专业的内容的话,观众就会一脸懵逼。你说的那个“白”是什么啊?“发球”是怎么个“发”法啊?这个乒乓球“拉弧圈”又是什么啊?因此你要用最简单最常见的词语去解释最专业的内容。比如你打乒乓球,你用“扣杀”“抽杀”去形容你非常厉害的扣杀技术是可以的,但是不能用“反侧切”“前冲”去解释。为什么?因为你打的不是国际比赛,用专业词汇解释专业动作,对观众来说是一种负担。
2,把复杂的内容通俗化。举个栗子,如何评价乒乓球比赛的胜负?以乒乓球大赛7局4胜制为例,通常情况是:第1局,下风球,1-3;第2局,均势球 2-2;第3局,上风球 3-1;第4局,均势球 2-2(或者1-3);第5局,上风球 3-1....以此类推。这时候有1方领先就是2分,就有把握击败对手了。当然如果有1方大比分20-19,则另当别论。但一般情况下都能赢。
在解说实践中,很多非专业人士把胜负简单地理解为13、11、7这样的数字,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结合每一局的比分进行判断。如4比3,4比11这样局,要观察是哪一方拿了哪些分数,如果有一方连续拿分,而另一方却连续失分,那么优势的一方获胜的可能性就很大。而如果10平之后,谁都没有能拿下关键的分数,那么可能就要采取另一套公式了。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乒乓球”是音译的英文名称,在中国台湾地区叫“桌球”,在香港的叫“桌上网球”,在我国大陆,也有人叫“乒乓”。
乒乓球台比赛时使用的小球台和球网,球桌一般长2.74米,宽1.525米,离地面高0.76米。球网跨度2.74米,中间高0.1525米,两边网柱高0.155米。球桌一般是用树脂或其它持久、不吸水、穿水和不渗水的材料制成。一般而言,桌面是呈均匀暗色,无光泽,而具有均匀红色表层的颗粒状塑胶覆盖物粘贴在桌面上,覆盖物应当连续地贴在桌面上,无气体孔眼,周围没有露出底色。每张球台的比赛层表面应当包括一个长约2.3米,宽约1.525米的长方形面,各从两侧面量起1.13米。球网被安装在比赛层表面的中点。球网向两个方向各伸出一个长1.83米的网柱,网柱与比赛层表面接触。
乒乓球正式比赛用球直径为40毫米,重量2.53~2.74克。1999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用38毫米球进行的最后一次世界性大赛。从2000年9月1日起一直到2003年4月,比赛用球为直径40毫米,重量2.5~2.7克的球。在那段时间内,世界性比赛中采用两种球进行比赛,其后将全部采用40毫米直径的球。乒乓球的毛胶、长胶在1998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即已出现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因此不受任何限制。
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在英国产生,开始时叫做“高尔夫球”,也称“桌上网球”。因当时人们在室内用类似网球的设备玩一种类似网球的游戏,但当时击球工具比较特殊,是用锯末做成的头比较厚的直柄球拍,用来在一张张桌子组成的网球场打一种空心乒乓球。后来为了增加球速,减少锯末的吸水性,运动员比赛时要在桌上撒一层滑石粉。可是滑石粉对运动员的身体极为不利,同时对球的速度以及飞行路线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后来改用赛璐珞原料制作成的实心球代替了空心球。同时,原来使用带有“锯末”的球拍也被带有橡胶皮的球拍所取代。
我国从五十年代起,曾先后创造了“弧圈球”和“快攻结合弧圈”新技术。日本、欧州等乒乓球实力派国家吸取了中国“快攻结合弧圈”技术的精粹,使乒乓球技战术又一次得到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