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字五行究竟属什么?
“子”字,甲木为种子。在正月建寅,阳气发动,乙木为之萌芽,故二月有“柳条吐绿”之说;当二月之末,阳气和降雨一起生发,草木随之茂盛,正是“草长莺飞”之时。 《尔雅》中“子,草木茎也。”即指草木生长之意。而《集韵》中言“株,未植者谓之种子。”亦指的是幼苗,与“芽”、“苗”等含义相近。
所以可见,“子”字五行为木,而且主要表示植物的生长初期状态——也就是甲木的本气,或者叫“原生旺气”。 在天干中,“甲”是“子午卯酉”四大旺宫之首,而且“甲子”又是六十年流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所以,“甲”的第一特性就是“旺相”,其次是“生机盎然”,再次是“栋梁之才”——因为所有柱子都是木头做的嘛! “丙丁”火天之气,温煦而不灼烈。“戊己”土积于中央,厚德载物。“庚辛”金性清朗,有如明月。“壬癸”水善流淌且能溶解万物,犹如镜子能映照万物。唯独“甲”木,阳刚至极,能顶天立地。就像那个成语形容的男子——“顶天立地”。 所以古人造字,将“甲”字旁作“十”,寓其意于其中了,我们看“枯”字,“十”上面那一撇,是不是很像一株树木呢,“朽”字也是一样,“十”上面的“广”字,像一个“人”在树下,所以“朽”字有“木”字边。
在传统文化中“子”字到底属什么行?
答案是多解的。既属水行又属火行,怎么讲呢?
这要引出另外的解释了:
按照周易八卦讲,乾(天)居西北,兑(西)西南,离(火)南,震(雷)东,巽(风)东南,坎(水)北,艮(山)东北,坤(地)居中央。即:正南离火居中,四周依次为乾,兑,巽,艮,坎,坤。
上面讲的是大环境,小环境“子”亦然。
若以子时(晚11点至次日凌晨1点)为例,子时,是时间的晚亥,亥时再过一刻钟就是子时。亥字,上面是个“每”字,下面是个猪头,亥可看成是生的猪头,猪头内有火。
“子”字既从大环境讲属“水”,从“每”字讲,从上向下看,也属“水”,从下面的“字”来论属“土”字,因为有“十”字,有“士”字。
从字的笔划论,“子”字属于木,“予”字笔划是“土”。还有从字的组合结构论,“予”字也有“刀”即属“木”。
“子”字从“字”讲有“士”字,即属“土”字,木生火,即“于”字。“于”字下面有“口”字即“土”字,上面还有“王”字即“金”字(王字五笔可拆为金土土),“于”属“火”字。
“于”字下面是个“口”字,属“土”字,上面有个“王”字可拆为“三横一竖”即“五笔”。这五笔有“金”字行,有“土”字行,还有“火”字行。“于”字下面是“口”字,上面有“王”字,“口”字加“王”字就可组合成“旺”字,“旺”字从“大”字讲可组合成“禾”字,即“木”字。“禾”字是“人”字加“一横”加“木”字。
“旺”字从“口”字加“王”字讲,即一横“土”字加“三横一竖”(金土土)即“五笔和四笔”,“五笔”加上一个“横”字笔划,可组合成“水”字。从上面讲“旺”字可组合成“水”字,往下面讲“旺”字可组合成“人”字。
“人”字从上面讲可拆为两个“一横”,再加上一个“撇点”笔划,可组合成“小”字,“小”字上面“小横”笔划加“撇点”笔划可组合成“刀”字,“刀”字属“木”字,“小”字下面是个“折”笔划,即属“一横一竖”笔划(金土)合四笔,属“水”字。“人”字加“折”笔划(金土)笔划,组合成“个”字,“小”字组合成“刀”字,“刀”字属木,还可组合成“九”字。
九字五行属什么行?这问题更大,九字上面有两撇,即两个“叉”笔划,叉笔划可转成“人”字,“九”字最下面是个“横”字,“横”字加“撇点”笔划和“叉”笔划,可组合成“王”字,上面两个“人”字,下面是个“王”字,“王”字一拆就变成“金土土”即“三横一竖”,组合成“于”字。
以上只是从笔划上讲字的五行变化,字的五行变化还有其它的方法,如从字形,字义(音),组合结构,周易八卦和甲骨文等。
从字的笔划论笔划与字义(音)有对应的笔划数规则,有的笔划与字义没对应起来,如:“予”字在“字”字上从字形和笔划上讲应该发“于”音,可“字”与“予”字发音没有相对应的笔划,因为“予”字下面是“口”字。还有“以”字上面是“人”字下面是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