驲只什么生肖?
“驿”字指古代传递消息、书信的人住的地方,也指有顶无墙供行走的马房。《汉书·李陵传》中记载了汉武帝派使者给李陵送衣服时,说了一句:“天地光明,而陵卒孤死。”——这送衣使者的“驿”,就是供马休息的屋子。 而“驲”字则与信使相关,《尔雅·释言》中有注:“驲,递也。”“驲”与“递”通假,意思是像传送信件那样一路急行。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快马加鞭,日行千里”的意思。所以东汉应劭著的《风俗通义》解释“驲”字时说:“驲,直里切,音至。驿车也。古者遣使,赍木檄及符,驰驲以命王侯,其制甚重。” 正因为“驲”和“信使”关系密切,人们常常拿它来比喻传送信息之物——比如唐朝人王维的诗《送梓州李使君》中就有“天下有名山,蜀中称第一。云里帝城接,天边郡县驰。凭高登远望,随处作宜诗。别恨随江水,轻舟下渌池”……他这一赋比兴手法用的不错嘛!可惜最后一句“轻舟下渌池”有些俗气。
宋代文豪苏轼也是个喜欢用典的能人。他在黄州时写了一首题目为《发陕西》的诗:“我生经涉秦陇险,此身虽在鬓毛斑。故人别后应久叹,小邑尤堪掩泪看。晓月暂升还渐没,春冰初泮复成寒。寄书欲问何由达,陇水萦回雁足干。”这首诗用了很多典故,如“秦陇”“雁足”等。其中“秦陇”就暗用了“亭障”之典。
而“亭障”又与唐朝王昌龄写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一著名的边塞诗相关。原诗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就是一个化用了历史故事的佳句。 那么,为什么“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秦”就要用“亭障”的“亭”字呢?原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仅统一了文字,而且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长城。
后人评价他说:“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北取匈奴地,以为朔方、云中郡。”可见,“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第一个“秦”指的是秦国,而非汉代的关中之地(汉朝建立后,关中地区就成了汉家龙兴之地)。
而“驿”字与之相关的故事就更有趣了。话说唐代玄宗皇帝宠幸杨贵妃,为了讨妃子欢心,竟让宰相李林甫用锦缎铺路,再派宫女持香囊送至杨府。这举动可把负责运送香料的车夫给吓坏了,心想:“皇上都这么宠幸贵妃,以后我等还怎么好意思向妃子讨赏?”于是,他们一路狂奔,将香囊送到了目的地。 后来,人们就用“一骑红尘”形容因为皇帝的一个小小旨意,就惊动朝廷上下忙乱起来。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就以“一骑红尘”为主题写了篇小说《一官致仕》,文章通过描写明朝永乐年间翰林学士虞允文的逸事,来说明做人应该“知足不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