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五行是什么意思?

家恒轩家恒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皇帝,国号明。为什么叫明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明朝”的“明”字来源于《孟子·滕文公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一句中的“明”;另一种说的是来自“天启通宝”上的“明”字。 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 “明天子”的“明”显然不是指眼睛的明亮(如果是指这个意义的话,那么天下所有人都应该算“明”了);而“天启通宝”是在明代天启年间铸行的货币,“启”字的“明”也指不出是什么。

其实,“明”就是“日月”的“日”加“月”,本义就是“光明”、“清楚”。《说文解字》里解释得很明白 :“朙,照也。从月中。一曰亮。”“眀,朙也。从日月。一曰明的皃(貌)。”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已经50岁了,这个年纪在古代已经是“不惑”之年或“知天命”了,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建功立业”的事,所谓的“开创基业”也就是参加农民起义军、统一中国并坐稳江山罢了。但就算是这样,他的身份还是和“明君”挂不上号的——比起“明君”来,他更像是一个“暴君”“昏君”。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大杀功臣,杀得朝野上下胆战心惊。为了显示自己勤政爱民,他又每天早早起来处理政务,据说早上处理完事情中午还不忘自己做个午饭…… 如此劳碌命的生活过了几十年之后,朱元璋终于病倒了。这时他已经没有任何理由继续维持自己的“明君”形象了,于是,他让御医们开了很多张药方,让他按时服药,但是病越治越重。

这个时候,一个姓刘的太医来了,他说自己祖上曾给元顺帝治过病,因此非常熟悉蒙古人饮食习惯。他告诉朱元璋,元顺帝就是因为喜欢吃羊肉才导致身体坏的。朱元璋喜欢喝酒,而且酒量还不差。刘太医说,要想身体健康,必须管住嘴,不能多吃肉多喝酒。否则,病好了也会再犯。 刘太医说的饮食原则确实对,不过朱元璋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怎么可能一下子改变呢!于是,在病愈后又开始吃起了羊肉,而且还喝上了酒。

不久以后,朱元璋的病又犯了。 他这次没有再让御医们瞎忙活,而是把刘太医叫来,问他自己究竟得了什么病,如何才能治好。 刘太医回答说,陛下的病根儿在于饮食不节,贪酒嗜肉。想要治病必须戒酒、禁肉。 朱元璋听了,很是不悦地说,朕今年六十五岁,一日饮酒一斤,每日食肉半斤,虽非盛大宴,此数亦不少矣。今闻太医之药,连服数剂,病反加重,此病何名,应若何医治?

刘太医听出了朱元璋话里的意思,连忙说,老臣所说的酒肉禁断,乃暂时之法,待病好了,酒肉都可食用。此刻若饮不得酒,食不得肉,则毒入肺腑,性命难保。 朱元璋一听有道理,于是就照方服用。果然,服药几天后,病情渐渐好转。

这次病好后,朱元璋牢记心中医生的嘱咐,真的再也不敢乱吃食物了。直到去世前几年,由于饮食节制,朱元璋身体一直很好。

池庆跃池庆跃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地用于中医学和占卜术等学科。五行学说用金、木、水、火、土五个概念来阐释宇宙规律,并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生、长、收、化的过程。五行相生顺序为木、火、土、金、水;相克顺序为木、土、水、火、金。

木曰曲直,即能曲能伸,有生长的意思;

火曰炎上,上有暑热盛之象;

土爰稼穑,是种植农作物的意思,引申为万物生长化育赖于土的属性;

金曰从革,有冶炼、变革的属性,且具有清洁、肃杀之象;

水曰润下,因水清而沉下,引申为具有滋养、清洁的动力,有承寒收杀之象。

中国人的生辰八字中,五脏六腑、五方五色、五种德行均与此对应,木有仁、青、东之德,火有礼、赤、南、土有信、黄、中、金有义、白、西、水有智、黑、北之德。金生水,在五行相生理论中,金属水的源头,水有了金属的约束,所以,金属水不能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