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有哪些景点?
1.上清宫 位于都江堰市西北7公里的青城山南段,背靠宝鼎、面对大面山、左为洞天贡府、右为玉华仙源的青城西郊。始建于东晋年间,原是道教天师张道陵修行之所,原名“建福宫”,唐时称“上清宫”,五代时增修殿阁,成为青城山重要的宫观之一;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加封真君,遂称“天师宫”。现经多次维修扩建,由宫前古木花溪,丹梯柳桥、老君阁等组成。老皇宫是上清宫的主要建筑,因系明太祖朱元璋御赐而得名,其规模壮观,气势雄伟,有四重楼阁,高23米,通体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全以铜铸铁箍,内实木板柱架,飞檐流角,斗拱重迭,金碧辉煌,蔚为大观。宫中供奉着道教最高之神“三清”和张真人塑像及各种法器,四周还有张天师治世的壁画。整个建筑物既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又融入了现代的建筑艺术,显得古朴典雅,庄严壮观。
2.祖师殿 是青城山上千年古庙之一,距都江堰市区8公里。相传此地为张天师修道处之第三境,故得名三皇殿。后改祖师殿。这里风景秀丽,古树参天,幽静宜人,是人们观光游览的旅游圣地和朝山进香的必到之处。 该殿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元代至正二十年(1360年)重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共五重殿宇。建筑面积907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式屋顶。主要建筑有山门、左右厢房、戏楼、正殿、后殿和配殿。山门面阔3间,硬山顶。正中石额书“祖师殿”三字。殿内塑张天师及弟子像,两旁有青龙白虎、鹤鹿等造型,栩栩如生。
3.天师洞 亦名“文君洞”、“上清宫”、“青城第一峰”,俗称“老道庵”或“老宫”。在都江堰市青城山镇,是古代上青城山游访景点的中心所在。洞前有一巨石,形似砚台,名曰“砚台石”,传说为张道陵取创制丹文书符之地;又有“洗砚池”、“墨龙池”之称。洞前有张道陵及二十四代天师张正常(号玄靖)的塑像。宋真宗赵恒为天师洞钦题过“太上玄都妙品群真万寿宫”横匾,元世祖忽必烈也为此题了“广福观”扁额。 据《青城山志》载:“汉宣帝时,相者言文翁有仙风道骨可以教化,乃命为蜀郡守。见成都民好学,乃选小吏开办学馆,自除学官弟子为讲师,郡县皆设学校,由是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百姓慕义,家自教子女”,故名文君祠。
4.朝阳洞 又名天然阁。坐落在青阳峰与赤城峰的连接处。它由二洞一桥三个部分组合而成。洞口分东西向,两洞高敞相通。洞外有一块巨大的平面山石伸入水中,将水流拦腰截断,形成了一个狭长的水潭,清澈晶莹,名为“自然浴池”。从朝阳洞外沿石级而上便是天然阁。亭阁悬空,倚崖临渊,下无倚托,令人叹止。站在阁台上,四周悬崖峭壁,树木繁茂,阳光透过树叶洒落下来,犹如点点繁星闪烁不定;脚下深谷流水潺潺,如奏交响乐响彻耳际。极目眺望,远近诸峰若隐似现,千姿百态,尽收眼底。夕阳西照之际,更觉云蒸霞飞,美不胜收。
5.老君阁 老君阁又称太上阁,又名朝天宫。位于青城县常道乡(今都江堰市玉堂乡)境内。它是道教全真龙门派在川内的主要活动场所。 据传,该地原是一片乱石冈,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当地道士张太虚、严真人在此结茅传道,并兴建道观,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观建筑群。当时有房屋二百余间,占地五百余亩。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全真龙门第七代传人吴恩溥来此主持道务,又大力扩充,至民国二年(1913年)已基本建成如今规模。抗战期间遭兵毁,仅存遗址及残垣断壁。 1992年在原址复建老君阁。主体工程于1994年开始动工,1997年建成九层,总高三十八点七米,呈塔形,周围还建有玉皇楼、灵祖殿、斗姥阁、慈航殿、关圣殿、药王殿、三教庙、三清楼以及钟鼓楼等。整个建筑构思巧妙,布局合理,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颇具道家风味。每当夕阳西下,阁影映在岷江之中,倒影婆娑,景色十分动人。
6.翠月湖 位于青城山后山脚,距都江堰市15公里处,是成都近郊一处旅游度假胜地。总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3万多平方米。湖泊由三条渠沟汇集而成,湖面开阔明亮。水面碧波荡漾,湖畔绿草如茵,野花丛簇,垂柳拂水,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每到暮春时节,湖水映红,满山杜鹃,绚丽多彩,煞是好看。 在整个翠月湖边,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数十个湖泊,形态各异,各具特色。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卧龙潭”,水深约三米多,最宽处达近百米,最窄处也有四五米。潭边有一个观景台,台下就是百丈深渊。登上观景台,但见碧水涟漪,波光闪闪,四周青山环抱,郁郁葱葱,好一派清幽恬静的田园风光!
7.上清宫森林公园 上清宫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成都市西北边缘,是距离成都最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川西平原上唯一一片原始森林。公园植被覆盖率百分之九十以上,空气清新,环境优雅,是避暑休闲的好地方。这里还是道教的发源地,自古以“仙境幽谷”闻名遐迩。 据记载,上清宫始建于晋初。晋代著名学者李密曾在这里隐居读书,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韦应物等都曾在此隐居作诗,历代文人墨客无不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