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是什么生肖?
是兔。因为嫦娥奔月时,携带的是玉兔而不是玉蟾,月亮之上应该是兔子在运动。而农历每月初一,太阳在东方升起,月亮则在西方落下,此时正好出现在地球的影子里,所以叫做“朔”;每月十五太阳西下,月亮则上升到天空中央,也就是“望”。这样看来,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时候,总是把它的影子印在我们面前。因此中国古人把月亮的运动轨迹归纳为24种形状,称为“廿四花历”,其中每种形状代表一个节气或月中的一天,如“娥眉月”、“残月”等。 《大戴礼记·夏小正》中,就提到了关于“二十四节”的说法:“正月朔旦,……候月之未望,……月形如水,……此谓‘上弦’;二月望,……侯月之既望,……月形如弓,……此谓‘下弦’;三月晦,……候月之尽,……形如半月,……此谓‘新月’”。 而“望”这个术语的来源就是因为月亮在太阳的对面,而且又处于“上弦”或“下弦”的位置。
同时,古人发现,虽然每个月都有“望”(指农历每月十五),但相隔时间并不均匀,有“大望”和“小望”之分。所谓“大望”就是农历十四到十六,这三个日子都在“望”的范围之内,而“小望”就是指只有农历十五这一天在“望”的时间段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而不是直线,所以在运行过程中距离地球最近点(又称第一近地点)与最远点(又称第二近地点)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月亮处于“上弦”或者“下弦”位置的时候,由于它离地球的距离最近,因此在白天也可以看到。而当月亮处于“新月”状态,即它位于距地球最近的轨道附近时,由于白天阳光强烈,于是月亮只能出现在夜晚的天空中。
不过,虽然“新月”时月光很强,但因为太阳和月亮都位于地平线以下,所以我们看不到日食的发生。而在“上弦”或“下弦”时,月光很弱,此时若刚好赶上日月同在一条经线上,就可以观察到日全食的现象了。 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从“望”这一节气名称的来由以及发生时间的早晚可以知道月份的差异。而农历正月初一刚好是“朔”,十五正好是“望”,所以可以用生肖中的“兔”来表示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