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单产是多少?
2017年,中国玉米产量达到2.3亿吨,比2016年增产748万吨,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 2018年,中国玉米产量预计达到2.5亿吨,比2017年增产2500万吨,增产幅度将创下近四年新高。 但我国玉米单产水平仍然很低,平均每公顷产量只有1197公斤,仅相当于美国的40%、巴西的55%,单产水平全球倒数第二低(仅次于蒙古国)。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种植结构失衡,目前我国玉米大部分用于饲用和工业用途,口粮需求得不到满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我国每年约用1亿亩耕地发展饲料和工业用玉米,占用了接近四分之一的玉米种植面积,导致口粮用地急剧减少。2016年和2017年,国内粮食总产量连续两年下降,其中稻谷减量352万吨,小麦减产139万吨,玉米减产119万吨。如果继续扩大饲料及工业用玉米规模,将会进一步挤压口粮用地,影响社会稳定。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玉米单产水平较高,在1300~1400公斤/公顷之间;华北和西北等地单产水平较低,只有800公斤/公顷左右。不同地区间玉米单产的差异与气候条件、土壤基础肥力以及耕种收模式有关。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相近,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北平原可以视为一个整体考虑。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推进和农机补贴的刺激,该地区玉米机械化程度迅速提高,2016年机收比例已达到70%以上。但该地区玉米品种改良步伐滞后,优良品种推广面积不足,导致单产提升空间巨大。
比如,黑龙江农垦总局2017年引进的龙垦1号杂交品种,在生产条件下亩产可达800公斤以上,若推广到该省或全国其他地区,可显著提高玉米单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