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时是什么生肖?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正好看完一部纪录片,就是讲这个“己”字的。 这部片由日本放送协会制作播出叫《「己」の物语》,是关于汉字“己”的起源与演变过程的纪实性节目,共3集。
在片中,有专门研究文字学的专家,也有使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学者,还有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从他们的观点中可以了解到作为独体字的“己”字是如何演变的。 “己”字是一个独体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上面的“止”字表示脚的意思,也就是人的腿,下面一横代表大地或地面。整个字的含义就是指“自己站立在大地上(的行为)”。
随着时间的流逝,“己”的字形发生了变化,到了战国时代,变成了上面的一短横变为一竖,变成“己”字的雏形;汉代出现草书和楷书,“己”字进一步简化,成了现在的“己”字。 在片中,专家们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己”的意义发生了扩展。 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出自于《论语·颜渊篇》,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自己身边的人,可是现代语法中的“己所不欲”已经扩展成为了“自己所不想做的事情”。
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己”字。比如说“己任”指的是自己的职责,“己见”是指自己的意见,而“己所甚欲,必先施之于人”的“己”指的就是自己。 除了我们熟悉的汉字之外,在日本还有一些独特的汉字,比如“已”字的“巳”;还有“巳”字的“巳”等等...... 这些汉字看似相同,意义却不同,而且也不能相互替换。据说,日本人如果写了错误的笔画就会受到惩罚,比如少写了一笔,就要罚多做100个深蹲。
属虎的中国人,通常被分配到的生肖时段为寅时,在凌晨3点至早上5点。但从世界各地老虎的行踪监测数据来看,老虎的活跃时段在日落前和黎明前,也就是戌时(下午7点至晚上9点)和子时(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1点),而真正凌晨3点至早上5点间活动的老虎相对较少。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属虎生肖时段的分配和国外老虎真正的活动规律相比,存在5个小时左右的差异。
研究人员将老虎、牛、猪、鸡等12种生肖动物与传统的12个生肖时段相对比,发现只有8种动物的最活跃时段和其传统生肖时段存在重叠,其中子鼠、午马、申猴和酉鸡符合度极高;其它4种动物,即寅虎、辰龙、未羊和丑牛,其国外监测的活动规律与传统生肖规律相差甚远,基本在下午或晚间比较活跃,和对应的我国传统生肖所代表的时段并不吻合。
通过对比《十二生肖故事》和《山海经》中关于生肖的描述,研究人员认为,十二生肖故事的起源与《山海经》高度相符,一些现代耳熟能详的生肖故事,在《山海经》中都有迹可循。例如:生肖故事中,老鼠帮助牛渡过难关,之后坐享其成,成为十二生肖之首,生肖故事衍生出“老鼠上灯台、偷油吃”等恶习;《山海经》中记载了老鼠帮助大禹治水,大禹感念其恩德,将其封赏为十二生肖之首。此外,生肖“龙”的故事流传久远,在中国历史中“龙”扮演了重要角色。生肖故事中记载龙帮助女娲补天,而《山海经》中龙不仅帮助女娲补天,还在大禹治水过程中承担“治水先锋”角色,指挥蛟、应龙等水生动物疏通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