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几号出黄梅?
我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的一个小农村,对黄梅戏的感触很深很深,小时候经常看戏,记忆里都是戏场上热闹非凡,老百姓围着看戏,台上演员唱得热火朝天、激情洋溢,台下观众热情高涨、掌声不断。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去武汉看黄梅戏《贵妃醉酒》,那是我第一次去看黄梅戏,以前只是在家听说和目睹过,这次是真正地去剧场看,现场效果震撼人心。剧中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情真意切、如痴如醉,舞台灯光绚烂多彩、人物服饰华丽精致;音乐伴奏余音绕梁、引人入胜;台词幽默风趣、脍炙人口;剧情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最让我震撼的是舞台上唐玄宗和李隆基两位演员,一个扮演者年龄将近五十,另一个也只有三十出头,但两人站在一起,竟让人分不清孰为皇帝孰为贵妃,真可谓“红颜白发”、“颠倒阴阳”!台上时间流逝,台下时光飞逝,当一曲终了,台下早已掌声雷动。
那天离开的时候,天空下着滂沱大雨,但大家的兴致仍然很高,讨论着刚刚看到的精彩片段,议论着哪个角色的表演更精彩,谁又演唱了什么歌曲……不知不觉雨停了,大家有说有笑地回到了学校。这虽然是我童年回忆的一部分,但也仅仅是一部分而已。
如今我们有了更多的文化生活,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但对黄梅戏而言,却仿佛进入了寒冬。越来越多的优秀艺人纷纷退出舞台,那些年轻的后备力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接不住班,许多戏剧团相继解散,优秀剧目越来越少。曾经人头攒动的戏场现在门可罗雀,偶尔有人进去,也是三三两两,在空旷的剧场里坐得密密麻麻。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黄梅戏,更谈不上欣赏。 我想,或许随着时光的流逝,有一些东西会渐渐被遗忘,就像那个小小的村庄,我童年时期的小河、田野和树林一样,被层层叠叠的旧房子取代,被汽车鸣笛和高楼大厦取代。我想,如果有一天,没有人再提起它们,那一定是时光和我们对这些已经遗落的珍贵文化记忆太无情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