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字五行是什么?
悟,会意兼形声(多音)字。从言,从吾,吾亦声。本义指忽然明白;醒悟、觉悟。 《说文》:“悟,觉也。”“吾,我,人称代词。” 段玉裁注:“此与《礼记·檀弓》之‘吾’,古同声而通用。”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荀子·修身》:“故君子慎独而不惧。” “远”,走之旁加一个“永”,表示距离很远,引申为时间久远。“慎”,音“慎”,谨慎小心。 这里用到的“远”和“慎”,都是动词性词组,作谓语,后面的“游”和“独”是名词,作宾语。现代汉语中这样的语法结构保留了下来,如“远足”,“慎重地处理这件事”。
再来看这个“悟”字。《论语·里仁》:“子日:‘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宋儒朱熹注:“贯,穿也。此言孔子之道,惟曾参能贯串首尾,晓得其理,故得如此。”清儒康有为引此句注释自己的《论语注》:“‘道’字解作‘道理’、‘途径’,极通。若作‘道德’解,则断章矣。” 其实,把“道”解释为道理、途径,正符合孔子一贯的思想——强调学习要以求真理、探求真知为目的。但把“道”完全解释成知识、道理,未免太死板,不如《老子》对“道”的阐述更有弹性——“有道无术,术尚可学;有术无道,其道不宏。”
所以,这里的“悟”应该理解为忽然知道,也就是所谓的灵感——科学的灵感。这种灵感往往需要积累到一定的量才能出现。所谓科学上的灵感其实就是努力到了某种程度自然涌现的结果,正如牛顿所说:“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比其他人更早注意到一些事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