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字五行属性什么?
从《康熙字典》里找出“朱”字的解释,并引用于正文之中。 朱[朱、硃,音同]字之义: ○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七: “赤色。”又 “赤色可染之物曰朱。” ○宋·徐铉校定《广韵》(即《切韵》): “朱,赤色。” ○明·梅膺祚《字体汇编》: “朱,朱砂也……或作硃。” ○清·顾炎武《日知录》: “今人以血涂竹上,曝而染色者谓之朱砂;采自丹砂之矿,日晒夜露者亦谓之朱砂。”
关于部首的说明: 古人造字,在字形结构的确定方面有所谓“六书”之法。后世研究者把“六书”简化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大类。“象形”是指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字,如“日”“月”“山”“水”等;“指事”是以象征性符号表示意义的造字法,用这类方法构成的汉字大都属于形声字,用形声造字的方法称为形声。部首大都属于象形和指事范畴,属于形声的字并不多。
因为古文字的结构非常复杂,同一偏旁往往具有多重含义,所以偏旁不能等同于现在的笔画。现在人们用五笔字形输入法给汉字归类就是按偏旁来分的。如果查《康熙字典》则能找到每个偏旁的含义: “灬”部包括“炳”字等十六个字;“氵”部包括“河”字等三百二十一个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