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短板有哪些?
我来说说几个方面吧,其实所谓的“缺芯少魂”就是指这几个方面的不足 1.工业软件(CAD、CAE、CAPP、CAM等),这些工业软件大部分都卡在国外人手上,国内虽然也有一些厂商在做,但是水平实在不好恭维。
2.基础制造设备(机床之类的),这个也不说了,被日本德国美国垄断的领域 3.关键核心技术,这个领域被国外垄断的太多了,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相关的架构都是 4.人才,说实话我觉得这才是最主要的,一个合格的人才很难找到,毕竟要掌握很多知识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
5.投资环境,其实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投入科研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你不知道到底投入了有没有回报,万一失败了,一切都得重新来过 6.创新,我们的思维可能还是比较传统,总是认为花银子就是浪费钱,总觉得国外那些技术都是骗人的把戏,所以即使花钱我们也没学到什么真本事。
科技短板有:
第一,核心技术缺乏,受制于人。以计算机芯片为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消费了全球约40%的芯片,但80%的芯片需要进口。
第二,原创能力较弱。基础研究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短板,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能力不足,研发投入“重物轻人”现象突出,2011年,中国基础研究的经费只占全国研发经费总支出的4.4%,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5%至20%。
第三,科技与经济脱节。虽然中国国内科技成果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大部分还“沉睡”在大学、研究机构的实验室中,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转化为经济的效率不高。近年来中国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只有40%,远低于发达国家60%至80%的水平。
第四,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一是企业科技投入不足。2011年企业研发投入仅占企业全社会总研发投入的76%。二是创新人才队伍薄弱。发达国家的企业科技人员平均占到职工总数的40%左右,而中国尚不足10%。三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高,使得研发创新的企业被侵权后得不偿失,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同时,部分垄断性行业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较低;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保等民生科技领域存在“市场失灵”。
第五,科研条件落后。一是科研设施不足。2008年,中国百名研究人员拥有科研仪器设备折合金额仅为美国的1/13。二是整体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企业、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的支出比例不够科学合理。三是人才匮乏。2010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达到283 万人年,居世界首位,但R&D人员全时当量只有143万人年,而美国有352万人年,日本也有221万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