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属五行的什么?
《如意妙宝珠》
《如意妙宝珠》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一个神仙故事,主人公有仙人、玉帝等,文中也提到了不少神话典故和传说人物。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吴均擅长写文章,当时有“钱塘吴公”之称。《南史·文苑传》说他“文章之丽,倾动当代”。他的文笔流利清新,在当时很有名气。
这篇短文写于公元515年左右,此时作者已年过五十,对人生及世事应该已有深刻的感悟。作品虽然带有明显的道教色彩,却洋溢着一种潇洒自在、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从中亦可感受到道教所蕴涵的清新灵动之气。
原文: 人间多谤毁。仙道贵清静。 我行无穷极。白日轻悠悠。 周游三十六。到处情无尽。 大都山色里。薄暮溪边隐。 孤云还自归。流水何冥冥。 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从兹加餐饭。相欢到老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人们通常把金玉一类的制品称为五祥。如金钟、玉玺、铜镜、银锭等等。人们赋予这些吉祥物以吉祥如意的内涵,并巧妙地将吉祥物的名称或其谐音用于装饰图案。如意是人们使用得最多的吉祥物。
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对如意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一方面因为它能如人之意。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形状如“云枝”又似“灵芝”。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云枝”和“灵芝”都是祥瑞之物,古人认为“芝见则万国成寿”、“木之神者为枝”。所以如意自产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吉祥的含义,成为吉祥如意的象征。这种吉祥物在清代被制作加工成了各种日常饰件与生活用品。
在中国古代吉祥图案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柄钩略弯的器物,其名字叫“如意”。由其柄和钩的谐音引申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如意吉祥”的含义。在中国吉祥文化中,如意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几乎所有的中国吉祥物中都不同程度地蕴含着“如意”文化。可以说在中国吉祥文化中“如意”文化是核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