嵎字五行属什么寓意?
“嵎”字,读音yú,属于上下结构汉字;在康熙字典中,“嵎”字的笔画数是12划,笔顺是点、点、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钩、横撇弯钩、捺、撇折、撇、点。 《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嵎,山崖。从山,禺声”。即指山的曲折处。
“山”在古代的造字本义就是表示山峰,与“岳”字同源。山由“土”和“夕”构成。也就是说,“夕”代表日落时的山,“土”代表地平线以上的山。所以,“山”的本义就是一座连绵不断的高山。 《楚辞·离骚》有言:“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其中的“搴阰”一词即是“山”的词源。
“禺”是“隅”的本字,表示墙角或边缘的地方。而“隅”字的本义则是屋角。古人造字非常讲究,因为房子一定是盖着瓦的(即有“宀”),且是有四个角的(四角即“隅”,也称“阳马”,也就是现在的“阳”字)。所以,“禺”和“隅”是两个不同的字,表示两个相似的意思,但“隅”字被简化后变成了“禺”字。 《荀子·劝学》中有言:“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里的“跂”字即是指踮起脚尖看的样子,和“禺”“隅”都是指代同一个意思,就是高处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