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月份搬家好?
“乔迁之喜”,是中国传统民俗里非常看重的一个词。 搬家入宅这件事儿,在古时是非常慎重的一件事!古人对搬家很有讲究的,并不是像现在这样随意。选择吉日吉时、整理行囊、告别旧宅、恭迎新风……每个环节都很有讲究。
《礼记·月令》中有载:“孟冬之月……”孔颖达疏:“命工师具规矩准绳,始营建筑,谓之营宅。” 先建筑房屋,再迁入宅内居住,这就是古时的“搬家”。而这样的“搬家”行为是被严格遵循礼仪规范要求的。 《后汉书·王景传》中记述了东汉宰相王景规划京城建康(今南京)的规划:“于钟山凿石凿方百尺,以通泉水,凿方九里,作三桥,上立三墩。” 他主持建造的都城规模如此宏大,可见古代对建房这件事是很重视的。
那么,古人如何选搬家吉日呢?
1.选月初、季末的日子。如正月、腊月;
2.不选腊日、闰月、岁尾。如十二月、闰十二月;
3.选黄道吉日,避开黑道凶日。 黄道吉日,指的是日历上面所标示的“宜”搬家的日子。古代的星相家们通过观察天象推断日出日落的时间,将太阳每天的运动轨迹用“十二辰次”标明,并依此制定了黄历——即现今我们所使用的农历。
所以,根据黄历的选择吉日也是可以参考今日网络上的“老黄历”来查看的。 需要注意的是,黄历虽然标注了“宜”什么,“忌”什么,但并不能绝对。也就是说,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宜”“忌”的说法也需要变通。为此你需要了解一下这些特殊的情形及应对办法。
1.“朔”或“望”日不宜搬迁。 “朔日”就是每月的初一;“望日”则是十五。在古代,这两个日子是不适宜办理“搬家”等事。因为古人把月亮圆缺一次称作一个“朔望月”,认为月中有暗黑洞洞的阴影部分和皎洁明亮的光明部分,分别对应着阴气和阳气,因此月亮被分为“朔”与“望”两半。
由于“朔”是农历月初,而“望”是农历月末,正好一个月中最黑暗和最明亮的日子各占一半,所以,“朔”和“望”都被看作是阴阳交替的时期。 在这样的日子里,古人认为很多事情都不适合去做,以免触犯阴阳交错的神秘力量而被惩罚。
2.“岁破日”、“正空亡日”、“四废日”不宜举办大事。 这几种情况出现在农历每个月的最后几天,具体计算需要参考个人的生辰八字。如果恰逢这些日期,最好提前咨询专业人士,酌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