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企业谁持有股权?
这个问题的提法有点问题,未来企业的谁持有多少的股权应该这样提—— 未来企业持有的股票会分给哪些投资者?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这是某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出让旗下在线理财平台好买财富的部分股权引入新股东的案例。这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将本次募资所得款项中的12.36亿元用于发放员工激励,9.7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这相当于该互联网金融公司以10%的溢价将所持好买50%的股权转让给新股东,然后让渡出近22亿元的收益用来分配(其中8.2亿元用于发放员工激励)。 可能有人会质疑这笔交易的对价,12.36亿现金对一家注册资本仅有1元的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但如果算上拟用于发放的员工薪酬和为还债而补充的流动性资金的话,那么这些数字就不显得那么刺眼了。毕竟,作为一家创业期后的企业,为了留住核心人才、补充流动性资金都是必要支出。
我们再来看看阿里近期引进的新股东: 这是一家从事环保领域投资的企业,目前由阿里巴巴集团、雅戈尔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国泰君安、浙金信托等知名机构组成。根据协议,这五名新股东共出资214.04亿元人民币,认购本公司新增股份3.49亿股。 新股东们入股的价格约为人民币62.11元/股,这个价格要比上周四(8月6日)的收盘价每股75.45元要低一些。不过与今年初股价相比,仍然是大幅增长——今年年初的股价只有每股25.95元。 此次增发后,阿里巴巴集团依然保持对恒大健康的绝对控股地位——持股比例从40.62%上升到42.96%;而其他四个新股东之间则相对持股接近,处于相互制衡的地位。 对于这次增资扩股的目的,阿里方面表示是为了“扩大业务规模”。不过对于阿里的业务来说,200亿的资金或许只够折腾几个月。有分析认为,阿里此举可能更多的是出于金融和地缘政治的原因。一方面,增加现金流是应对监管合规性要求以及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的需要;另一方面,与央企合作有可能在未来带来出口和本土市场双重红利。
总结一下: 从目前的信息看,阿里和恒大的这笔交易还是符合“利益相关者”原则的,既满足了管理层和员工的长远激励需求,又解决了短期融资的问题还考虑了外部投资者的意见(虽然价格有些让人失望)。只是苦了其他的散户股东,如果他们坚持不到期权行权的那一天…… 至于题主提到的那些没有上市的初创企业,理论上它们的股权是可以无限稀释的,毕竟不用经过证监会那个坎儿。只不过如果估值调整过于频繁会让投资者失去信心,影响融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