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23号五行是什么?
题主指的是自己的生日是农历九月二十三吧!对应的阳历日期是10月27-11月25,包含立冬和大雪两个节气。 第一个问题是这天的天干地支是什么? 这个容易,直接上干货。 干支纪年法里,一年之中每一个月都有一个“月柱”,日升月落,每个月都是三十天,所以每月初一的新月第一天(不含)到月末最后一天的月亮都是“新月”状态——当然,朔望月是古人们发明的概念,现代人们观察的是月亮的圆缺变化,其实无论新月还是满月,都只有一天而已;而每一天都有一个“日柱”,从早晨太阳升起(不包含)到晚上太阳落下(不包含),每天都各有个“日干支”。
知道了每昼夜各有干支,每个月又有干支,问题变成了如何把每月的“日干支”和每天的“时干支”一一对应起来? 这就要说一说二十四节气了。 我国古代用“圭表测影”的方法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每年的这四个节气都有固定的时间,比如夏至是6月21/22日,冬至是12月21/22日等等,以这些时间点将周年分成二十四个部分,每部分的时间长度几乎相同,每个部分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分别是: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每个节气的当天都有特定的“时辰干支”,上面这个表格只是给出了每个节气的开始时间范围,并不是每个时间段的“时干支”都一样。比如在惊蛰到清明这段时间,“卯时(早上五点到七点)干支”就不同,因为每隔十五分钟就是一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一个干支。
当月亮圆缺变化进入新的循环后,这一天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意味着太阳抵达黄经255°,这个时候的时间就是“下一天的午时”,也就是“子时”之后的第三个月“寅月”的开始,“寅时”的“甲丙戊庚壬”循环重新开始。 题主是十九点整出生,那么农历日期应该是十月初三,这一天是立冬后第9天,大雪前48天,对应公历2018年11月19日,此时太阳落在黄经255°,这天的时间是农历庚子年十月十三癸亥时,亥时是九点左右,那么“时干支”就是乙丑,所以题主的八字为 “庚子 丁亥 乙丑 己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