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消化作用吗?
首先,明确一点,胃是有消化功能的。 人体消化道按器官分类包括一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按形态结构分包括口腔、咽部、食管、胃、肠(大肠和小肠)。这些部分都可以吸收营养物质。其中口腔和咽部可以初步消化食物,但只能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而肠道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能够吸收绝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全部的能量来源——葡萄糖。 但除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外,胃肠道也有一些非营养性成分的存在,如胃酸可以腐蚀异物,有利于胃肠道的消化能力。但是,如果因为疾病原因造成胃酸分泌异常,则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胃肠还可以分泌其他有酶类的物质,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进行。
在非生理状态下,胃肠道也可以起一定的生理功能,如机械性消化作用。当食物进入胃肠道后,通过机械运动,可以将大的食物块分解为较小的颗粒,然后再逐步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慢慢进行消化,最终变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目前对于胃肠道非功能性或次要性的消化,大多数学者都认同非酶促消化理论,即没有胃酸、蛋白酶等具有生物活性的消化液的参加,单纯靠胃肠平滑肌的收缩和运动来消化食物。
然而,这一理论不能解释所有的问题。例如胃窦部和小肠上部含有盐酸和胰液,两者都是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诱发蛋白质水解反应,这部分的胃肠应具有消化功能。在小肠下部和结肠存在着多种消化酶,证明这部分的胃肠也有消化能力。 其实,无论怎样描述胃肠道的消化过程,也摆脱不了这样的规律:食物经咀嚼→吞咽→食道和胃蠕动→混合→胆汁和胰液消化→小肠吸收。在这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消化液的参与。因此可以说,只有当消化液充足时,胃肠道才会展现出它强大的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