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结局是什么?
赤道位于北半球和南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纬度最大的圆周线,长约4万千米。赤道地区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平均气温高,终年高温,由于太阳辐射比较均匀,所以气温年变化小,最低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6摄氏度以上,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29摄氏度。赤道地区海拔多比较低,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相对较低。此外,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受海洋调节效果的影响,气温也有较小的差别。一般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且分配比较均匀,如新加坡月降水量130---314毫米;但不同地方降水量差别很大。有的地方在1000毫米以下即所谓赤道干旱带,有的地方可达3000毫米(摩鹿加群岛达4000毫米)。赤道附近大陆东北部,太平洋东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赤道地区大部分为海洋,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气旋与热带季风并不明显。
赤道地区生物异常繁茂是因为这里气候终年炎热多雨,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合生物的生长繁殖。赤道终年高温多雨是因为赤道地区太阳始终直射或接近直射,地表获得热量多,气温高;在温暖的气流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容易成云致雨;再加上这里的蒸发旺盛,暖湿空气十分容易凝结,因而往往形成大片对流雨。
赤道地区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所以太阳辐射强烈。在晴朗的白昼,在水边、雪地、沙漠等处行走,容易造成目眩,甚至引发日光性皮炎、雪盲等疾病。保护的方法是,尽可能避开日光最强的正午前后外出活动;外出时打伞,戴适合的墨镜、手套、穿浅色长衫、长裤,涂防晒霜等。另外,多喝开水,随时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