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什么也不缺?
这是很业余的错误说法,首先,“金木水火土”并非五个元素,而是中国古代的五种计量单位,分别对应长度、重量、容量和时间四种基本物理量;其次,“相生相克”也并非简单的加和与减,而是在一定规则下的循环作用,所以如果按五行学派的说法来解释阴阳五行的含义的话,那么五行是不存在的,不存在任何意义,因为五行之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平衡值或循环路径(如1:5/3=2.67),所以无法通过它来进行计算,而只有通过其他数学工具来实现,比如二进制等。 因此,要真正理解五行的含义,就必须找到它的起源及其背后的原理,然后根据这些原理进行推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一、什么是五行?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五行的理论是源于《尚书·洪范》里的记载,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不淫不殆,时乃天道。
“惟天阴骘下民,相协万邦。无远不迩,俾各登尔极—— 曰辰维后及兹卿云瑞出,乃命大鸿胪典臣宾,大司空授土、牧田; 曰师,作师,邦国三遂——
乃甸乃郊,乃祖乃父,无废厥政!乃立冢土,舒龙且华,六师既备,时乘六龙; 六首穷极,伯禹作司徒,后稷作农夫———
九牧咸治,俊乂在官——
亦越戎禹:非惟修之,乃永修饰…… 是谓三德,亦曰三行……” 这段文字里提到了三种不同的行为方式——“有猷为”是指具有远见卓识的行动力,即对事物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有守”则是指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轻易妥协;“不淫”则是保持中庸的态度,不偏不倚,不过分强调某方面;“不殆”指的是避免陷入危险的境地。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古人认为这四种品质是可以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系统,而这个系统就是所谓的“五行”。 而这个理论的核心在于将自然界的一切物象抽象成五种基本形态,并以此来推断事物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预测未来走向。
简单来说就是五种基本的运动形式,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金木水火土(金属性)或者金水土木火(水属性)等等。
二、为什么说五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种物质? 我觉得可以结合古代神话故事来看,例如女娲炼石补天时产生的五色石,这就是金;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里炼成的金刚不坏身就是水火;二郎神所使用的三尖两刃枪就是木;哪吒使用的乾坤圈就是土…… 这些都可以看作五行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五行概念。
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都会考虑到五行的因素,比如在《周易》中就有着许多这方面的应用实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阳爻九,阴爻六,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古代的五行思想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体系,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