鲂字五行属什么?
“鲂”字的五行属性,是古人根据偏旁判断的,即认为“鱼”部属水,“方”部属土,于是“鲂”字五行为水土。不过现代学者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观点的错误。 首先,说“鱼”部属水,这一点毫无问题;但说“方”部属土,则有待商榷。因为金文中的“方”字,上面是一根横折,下面则是四根短竖,整个字形就像是“止”(走之底),所以“方”本应归入“走之底”部的字,属于火。 另外,许慎在《说文》中解释“方”:“并船也。象上下船形。”段玉裁在《说文注》中也支持这种说法:“方者,并船之意,故从舟。”也就是说,古文字学家们都认为“方”的字形像两只船并列。可是“方”的金文字形怎么可能是两只船呢?其实这个字形的意思更接近于“上”字。
总之,“鱼”部属水确实毫无问题,而“方”部归属历来有争议,现代学者的实验证明应归入“火”部。那么“鲂”字的“火水”组合,显然是不正确的。 刘钊先生在其著作《古文字结构疏证》中分析了这一问题,他说:“凡从‘方’之字,其偏旁‘方’之形状皆像一面之墙……此面之墙者,盖取诸‘藩篱’、‘坊壁’之类……若‘舫’‘枋’之旁,或为‘木’,或为‘竹’,义皆与‘墙’无关……”因此他主张将古代文献中的“方”都改成“坊”,这样“火水”结构的字就变成了“水木”结构,读音完全不变,却符合了汉字的形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