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利润如何?
利润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不过本着对题主负责的态度还是答一下。 首先得了解一下高铁的成本结构,成本这个概念其实很宽泛,涉及到很多方面,铁路投资中有一半以上是固定资产的投资(也就是建桥筑路买设备的钱),这个钱是沉没成本,已经花出去了并且无法收回的,因此不算在成本里,剩下的成本才是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的组成主要是人力成本(员工工资)和物料消耗。 现在投入运营的高铁大部分都是重载货运线路,重载铁路和客运用途的铁路在建设上的主要区别在于道砟(铁路路基的垫层,起缓冲作用)的厚度,其他的基本一样,因此道砟的采购及施工成本几乎是一致的。
当然客运用途的要更舒适一些,座椅更宽大,车厢内安装空调等设备也增加了一定的物料损耗和人工成本。但跟货运用途相比差别并不大。 目前我国客运线路的最高时速是350 km/h,大部分线路都是客货混跑的,部分正在规划线路或试验线单线设计时速能达到400km/h甚至更高,如此更快的列车速度必然会降低列车运行时的牵引功率,增加行车时间,从而增加油费和劳动力成本。 所以从成本角度来看高铁是有盈利空间的。 但目前国家投资高铁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追求盈利,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树立我国在中高端制造业的标杆形象。至于说负债率高于西方国家,其实也不能全算是负资产。毕竟许多项目还没建成,有些项目建好之后还要经过磨合期才能正式运营,这其间是有现金流损失的。所以不能只看到当前的负债率就下结论说我们的高铁技术落后人家。
高铁的盈利状况其实还不错,尽管媒体披露的仅仅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层面,从披露数据来看,高铁开通线路的盈利状况还是非常好的:京沪高铁2014年实现利润1.4亿元,2015年实现利润7.8亿,2016年实现利润8.3亿,2017年实现12.7亿;2014年—2017年哈大高铁累计实现利润12.4亿元;2014年—2017年沪宁城际铁路累计实现利润20.5亿元;2014年—2017年合武、合宁高铁累计实现利润25亿元,这些都是完全干线,也就是说不和其他线路共用线路和设备的这些干线高铁线路的利润。如果把和既有线混跑的京广、武广等线路都算上利润恐怕很可观了,如果按照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的估计:高铁开通的五年后普遍能够开始盈利。京沪高铁将在明年(2019年)开始申报IPO,也就是说已经度过了五年的培育期,已经开始进入盈利期,京沪高铁有1600公里的营业线路,按照京广高铁2300公里营业线路年利润达到15—20亿推算,京沪高铁2017年利润保守估计超过25亿元,京沪高铁公司2017年完成营收295.95亿元,利润总额21.23亿元,净利润12.75亿元,这一利润水平已经超过了国内任何一条公路及航空线路的盈利水平。
如果把其他干线高铁线路的财务报表也一起出来,恐怕中国高铁的整体盈利水平会十分惊人,铁路总公司之所以没有公布所有干线高铁的财报,主要还是因为客专公司还存在大额亏损,这部分线路主要是属于路网性支线,不赚钱线路,需要干线高铁的利润来贴补,但是从总数上来看,整个高铁线路的盈利还是有保证的。在扣除铁路总公司需要上交的税金,支付给银行的利息等开支以后,高铁线路能够实现盈利恐怕不是问题,在建的高铁线路开通以后,盈利会进一步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