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这么收费?
因为成都不像北上广那样,有“无轨电车上不了地铁”的奇葩规定(当然这个规定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让公交和轨交分担出行流量而采取的激励措施),所以一般坐公交车到地铁站再换乘地铁的人很多,毕竟在公交上刷刷支付宝二维码就能连坐两次,多么方便啊! 于是乎,这种跨运营主体的多级票价体系就产生了:你在某家运营主体的线下售票窗口/自动售检票设备前购买了全程票(即从起点站到终点站的通行券),但实际你只乘坐了其中一段线路,那么超出的部分该怎么算钱呢? 在北京,这种情况会按照超出部分的路径计算票价,多退少补;在上海,则会按照起点至终点的实际距离计算票价,如果超过了一元,则实际支付一元,如果不到一元钱,那就按实际支付金额退款。而在深圳、天津等城市,则是采取“分段计费,全程付款”的方式,即在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刷卡/扫码付一次费,中间路程的票价,由乘客在乘车期间随身携带的手机实时收到短信或网络支付消息提醒。这种方式看似比北京和上海的算法更麻烦,但实际上这种技术是利用了目前各大移动支付平台已经普及到的“免密免刷”功能——也就是在用户每次刷卡或者扫码后,后台会自动根据用户的支付方式及出行路径来减免该次行程应该支付的经费,最后通过发短讯或网银转账等方式将多收的费用返还给用户。
而成都的这项收费政策就显得特别“人性化”——毕竟其他城市采用的各种计费方式或多或少都会让乘客感到几分“被多收钱了”的不愉快,而成都的这种按区间收取费用的方式,实际上就相当于变相鼓励乘客乘坐地铁“一站直达”,减少绕行带来的多余支出,这看起来是不是很“良心”呢? 不过据我观察,现在成都有一些公交线路和站点开始试行“电子围栏”技术了(类似北京近年兴起的“电子眼”技术),也就是说在公交到达地铁站的同时,车载视频会抓拍下车客人的身影,与线上购票时所采集的乘客照片进行比对,一旦确认你将要进入地铁,司机师傅就会发出“滴~您已进站,请从左侧车门下车”的语音提示。若你强行穿行,即使身上沾满了黄金,也休想从保安大哥的“铁拳”下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