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头代表什么生肖?
问这个干嘛,说明你的好奇心很重哦! 先告诉你答案吧,是龙。(如果你不知道我说的络头是什么的话,那么再往下读应该就会明白了) 我查了下相关的资料,发现有很多关于“络头”的解释,但是大多数都是围绕戏曲中的行当名来的。比如: 中国戏曲的行当分演生行的叫“小生”、演旦角的称“小花旦”等;而“老生”是不分性的,指所有演男性角色的演员。 在这些角色后面经常跟一个词——“带络头”或者“扫络头”。其中“络头”的意思是指头上梳一条又细又长的发辫。 这种发型现在很少见了,我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过演员扮演的诸葛亮(唐国强版《三国演义》)、杨二郎(刘德凯版《杨贵妃》)等有过这样的发型。
而在现实生活中,少数民族的女性会盘出这样一条长长的辫子,比如我的老乡——哈尼族,他们的女孩会编出一种类似“马尾巴”样的辫发,并且用彩色的棉线绑扎头发(上图)。 而汉族传统中,除了少数民族女性会有络头外,只有戏曲中的一些角色才会有。 比如说,这是包拯(《铡包拯》)的扮相。
很多古装剧里也有各种带络头的形象。 为什么要梳这么一条长长的发辫呢? 有人说是为了表演方便,因为要展示角色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时,可以用手拨弄、挑逗这条辫发。
其实,这背后还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据说,以前各朝代官服的样式大致都一样,只有顶上的帽子各有不同。而到了明代,官员的帽子上不仅有了顶翅,而且还得插上两根翎毛,表示尊贵和荣耀。 但是到了清朝,为了表示满清入主中原后“天下一家”、“满汉一体”,皇帝下诏要求汉官也穿戴像满族那样在帽子上插鸟羽或孔雀尾,作为官方礼仪的一部分。
不过,汉族官僚大都不喜欢这样的打扮,认为有损尊严。于是,他们想到一个法子:在帽子里插一根细细的竹篾或者是草条,从外面看不到任何东西,既保全了面子,又服从了皇帝的旨意。后来,由于竹篾容易损坏且不易清洗,就改成了现在的塑料制品代替。
至于为什么是塑料而不是其他金属材料呢?我想原因也很简单,使用成本问题——当时可没有人工费高昂的奢侈品工厂,要制作大量价格低廉的塑料件,就只有解放前上海的“永安百货”和香港“恒丰泰”两家商家才有,而且数量也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