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折多山天气?
2018.4.13,我们车队从成都出发前往康定,途中在折多山上发生了雪崩。对雪崩的恐怖记忆让我至今对于“折多”这个词都避之不及。但这次旅行并没有因此结束,而是一次转折,我认识了一起滑雪的单亲妈妈张小姐并很快成为挚友。
我们在康定的酒店里住了两晚,每天下午都会去附近的雪山之下踩雪、玩冰。
第二天上午准备启程返回成都时,在出城的桥上突然下起了大雪。 随着越下越大,我们果断取消了原定的行程,改道去了雅拉雪山脚下的温泉镇。 在镇上住下后,我们决定晚上去泡温泉。结果刚到温泉门口,就看到了旁边山上的雪已经深达半辆汽车。 虽然之前认识张小姐才短短几天,但我们早已像好友一般。看着窗外的大雪,我忽然觉得,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让我遇见来自陌生地方的张小姐,并在她人生的重要时刻,作为好友见证她生命的延续。
当天晚上,我们在温暖的温泉水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第二天一早醒来,雪竟然停了。我们兴奋不已,立刻回到车上,向康定城区进发。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当车辆驶上折多山隧道前最后的一段盘山路时,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正开着空调,温度调得很高,车里的歌声突然戛然而止,一阵刺耳的嗡鸣声穿过耳朵,车子开始剧烈抖动,我本能地紧紧抓住方向盘,随后——全车熄火了! 我打开车门想看看别的车辆的情况,结果其他的车辆也全都停在路边。这时我才真正意识到,可能遇到了传说中的“雪堵”! 一辆又一辆的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往山下开去,我们的车也跟着下了山。
直到晚上七点,终于有交警带着清障的车上来清理道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把路面清出可以通行的车辆。 我的车在第60辆车,交警让我跟在一辆清障车的后面缓慢前行。由于害怕雪路滑车失控,我一直握紧了刹车,始终没有松开。
九点钟,我终于驶出了折多山隧道,安全地开上了平实的路面,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事后了解到,因为大雪导致山体滑坡和多处交通事故,当天折多山的堵车情况十分严重。由于救援力量有限,很多车辆被积雪冻在了路上,只能等待来年的春天。 我们实属幸运。
后来,我和张小姐回到了成都。在分手的时候,她送了我一个很小的纪念品——用一颗完好的雪白的象牙,雕刻成的一株植物。 虽然后来我离开了成都,换了电话号码,和张小姐失去了联系,但每次看到这件小小的礼物,就像看到了她温柔善良的笑容,还有那晚温暖的温泉水。
折多山地处雅安-甘孜大断裂带与金沙江断裂带以及两条分支断裂带的交叉复合部,地壳活动强烈,气候寒冷,年均气温仅0.1℃,为高山峡谷地貌,谷深坡陡,切割严重,相对高差 2600 ~ 5930 米,最高处海拔 5500 米,相对高差相当于从地面到 1949 米高的北京香山最高峰聚贤峰的距离,垂直高差中,雪线以上的冰川雪地占21%,雪线以下到林线以上(海拔 4000 ~ 4200 米)的高山草甸、杜鹃灌丛占24%。每年10月到次年5月为冬季风季,时而冰雹绵绵,时而大雪纷飞,时而狂风凛冽,时而冻雨淋漓,时而道路明暗冰叠加,给交通带来的危害甚大。道路的积雪冰冻导致行车困难,交通事故猛增,交通时阻时通,时常滞留大量车辆和人员。每年10月由于寒潮南下,导致冰雹、冻雨、雨雪、大风等多种自然灾害叠加,交通受阻特别严重。
折多山海拔4298米,是雅康高速全线控制性工程。它是四川通往西藏的咽喉,是出康进入藏区第一要隘,国道318线必须翻越的这座大山。由于山体海拔高,又有怒山峡的特殊地形,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气象气候,在每年冬季的11月至次年4月经常出现大雪,雪崩、暗冰、道路冻结等天气现象,导致交通中断,车辆受阻滞留。折多山垭口以上一段路长五点几公里,长年落石,路面狭窄湿滑,弯急坡陡,号称死亡路段,经常发生交通事故。2012至2015年就发生大小交通事故290余起,伤亡200余人,致残20余人。折多山冬季恶劣天气是雅康高速面临的一大难题,其翻越折多山段落为特长高海拔隧道群,隧道群出口接高尔寺山特长隧道,而高尔寺特长隧道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属青藏高原东部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四川西部高原高寒、高海拔、高风速和多风沙的地带,气候寒冷,降雨、降雪和冰凌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冬季隧道的营运防寒、防冻、通风等难度极大。隧道群周边地区灾害频发,气候地质条件非常恶劣。
雅康高速在建设过程中攻克了高烈度地震区长大隧道群抗震筑路技术、特长高原隧道安全舒适筑路技术、高海拔特长冻土隧道建设技术、高海拔高烈度复杂环境智能养护技术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在高海拔隧道智能通风与节能技术、大风积雪路段安全预警与救援管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创新。
今年雅康高速通车后,去西藏从成都出发不用翻折多山就可直接走雅康高速,折多山堵车现象将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