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企业亏损原因?
一、产能过剩,竞争无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人造板2017年产量为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8%;2018年产量达到5.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4%;2019年产量达到5.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近年来国内人造板产能不断增长,目前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不足八成,部分中小型企业产能利用率甚至更低,行业整体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二、原材料涨价,成本增加 2019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板材价格上涨明显,其中进口胶合板的均价较去年底上涨超过四成,国内新树成本也在年内实现了翻倍。上游成本的快速上涨使中下游制造业和企业承压加剧。
三、收入降低,费用增加 受地产调控和制造业景气度下降影响,家具建材零售额在2019年上半年呈现持续下滑态势。随着“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到来,家居消费有所回暖。但在整个家装产业链中,人造板作为基材占有重要地位,其下游需求受到整体家装市场的影响较大。因此尽管上半年家具零售端降幅明显小于整体建材,但受益程度有限,总体而言仍然呈下降趋势。
虽然人造板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但是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各项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等相对稳定,因此营业收入的减少对于企业净利润的影响较为明显。
人造板企业亏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控和实施导致原料价格的上升。在2010年前,我国部分地区还有大量的杨木、桉木等速生材被大量砍伐和采伐,且原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但2010年之后,随着国家对林地保护和退耕还林等林业政策的调控和实施,使得以杨木为主的速生材产量锐减,价格持续上涨。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国内杨木价格上涨12%,进口马来西亚及印尼热带阔叶材上涨40%以上。
二是部分人造板产能过剩,造成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利润空间大幅压缩。从总体来看,我国的人造板产业仍处于成长期,但部分产品产能存在过剩。根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的调查,2014年人造板产量3.2亿立方米,其中胶合板产量为2.2亿立方米;刨花板产量1671万立方米,产能为1820万立方米,平均产能利用率不到90%;纤维板产量8631万立方米,产能为1.27亿立方米,平均产能利用率不到75%。
刨花板和纤维板的产能利用率过低,导致行业利润下降。2015年,刨花板和纤维板产品的市场价格比上年下跌10%,刨花板企业有40%亏损,纤维板企业有70%亏损,整个产业亏损过半,利润空间大幅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