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足三里什么作用?
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可见古人对足三里穴的重视程度之高。 《黄帝内经》中记载: “病在血分者取之阳明……此刺胫骨之大经也。”
“足阳明之脉…其直者,从胫骨后陷中也。” 中医很早就把足三里作为一个重要的养生以及治疗穴位。 那么,这个穴位到底有何作用呢?为什么能有着 “天下第一穴” 的称号? 我们现在所认知的足三里是一个复合穴位,由下膝盖向下取外膝眼、胫骨前嵴、髌底中点上五寸,四横指宽处。也就是当人自然站立时,膝关节屈曲成45°角,外侧膝眼中点处于大腿小腿弯曲形成的横纹凹陷中。(见图1)
图1 足三里 《黄帝内经·灵枢》记载: “大肠小肠,胃脘以下,膀胱三焦,命门和大肠都属足阳明胃经。” 所以当我们刺激这个穴位的时候,可以说是对应了非常多的经络和脏腑。 因为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络肢节皮毛,所以刺激足三里可以说是对整个机体的一个良性刺激。 对五脏六腑的影响 《黄帝内经》有言: “邪在胃,则烦心志不宁;邪在脾经,则病腹胀,善噫,食不下。”“脾恶湿,胃恶热,平肝补脾,祛痰散滞。”
我们可以说 灸治/刺激足三里能够调节胃肠功能、助消化、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同时对于感冒、高血压、心绞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女性来说,还有调经、止痛的功效。 对人体整体功能的调整 除了对局部的功能有调节作用以外,灸治/刺激足三里还可以改善人体整体的机能状态。 这就像是给全身做了一个综合性的保健按摩。
《针灸大成》云: “三里养阳,益气,健脾胃,消水肿,补虚劳。”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说: “治小便淋沥,灸足三里;大便虚闭,灸关元、气海、足三里。” 清朝皇太极在《御选医学全书·卷一百十四》中亦提到: “大小便不通,灸足三里。”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灸法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表明,艾灸的作用机制可能并不局限于温热作用下激发神经反射或释放内源性阿片肽来实现消炎镇痛、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还可能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