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抗体的作用是什么?
题主提到的血清中的抗体,实际是免疫应答中一系列抗体的总称。其中有些抗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有的则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生理功能)。 先谈有功能的抗体(下文简称为“功能性抗体”):
1、与补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溶性,激活补体系统,启动炎症反应。这种复合物和细胞表面上的C3b受体结合,使得细胞能够识别和处理被抗原激活的补体系统。如果这个途径被阻断,细胞就不能杀死被抗原激活的补体系统所含有的细胞。而C3b受体被封闭后的效应,可以通过Fab段介导的其他清道夫系统来实现。
2、通过Fc段与靶细胞表面的FcγRIIa/b(低亲和力)和FcγRIICamK(高亲和力)结合,使吞噬细胞能够识别和摄取循环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继而进行清除。这些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在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可以表达。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也表达FcγRIⅡ型受体,并且通过其杀伤活性参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3、通过与APC表面的MHC分子结合,将外源性的蛋白质抗原呈递给CD4+ T细胞,诱导T细胞的增殖及活化。从而起到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
再谈无功能的抗体(下文简称为“无功能性抗体”)。 无功能性抗体主要指IgG类抗体,约占血清总Ig的70%~80%。虽然每一个亚类都有两个异质性片段(即两条肽链),但是只有靠近N端的片段才有抗病原作用;而距离C端远的片段不仅无免疫原性而且即使被中和了也不会影响前段的免疫作用。所以,对于大多数微生物感染的免疫保护,是由分泌到体液中的F(ab')2片段来完成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体内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且多为IgG1、IgG3型,但这些抗体的F(ab')2片段并不能完全获得与抗原结合的能力。这些抗体只能捕捉和清除已经与之结合的抗原,而对未曾结合的抗原无法有效清除,因此对机体存在一定的免疫毒性。 以上是针对“血清抗体的作用是什么”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