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话剧结局?

田启辰田启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谁主沉浮》以20世纪20年代为历史背景,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邓演达等历史人物为原型,以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厦门大学”的创办为背景,讲述了一段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热血故事。全剧围绕着“教育兴国”的理想展开,塑造了以陈炯明和李宗仁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以戴季陶为代表的亲日派,以孔庆瑜、李岳屏为代表的封建余孽和以汪精卫为代表的软弱文人,用他们不同的命运展示了发生在国立大学里的一幕波澜翻滚的话剧。

整个剧的剧情围绕着一场“考试”展开。考试的结果关系到国、共、伪三股力量在大学里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更是他们各自在争夺厦门大学领导权的角逐中的胜负手。被各个利益集团高度重视和密谋策划的这次考试,实际上是当时高等教育领域里一次意义非凡的考试改革———普通教育考试和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

普通教育考试制度改革,是当时教育界有识之士对中国教育制度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1919年7月,黄炎培、蔡元培、张元济等12人所组成的教育部第二次教育会议代表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现在学校以考试束缚学生,令其术业无所专精。且因考试取才,未免学问思想有固守狭隘之癖。”他们主张取才应试教育改为学校教学过程评价,即考查学生学业成绩以作为学生升级、毕业和给予奖状、学位的依据。这项旨在改革学校教育评价机制的提案,深受孙中山重视,特批教育部研究办理。但因其涉及到当时的教员和学生的利益,受到以国立北京大学和京师高等学堂为代表的教育界顽固派的反对而未能实现。

高等教育考试制度是与普通教育应试制度相抗衡,并逐步取而代之的一次重大教育制度变革。它使考生入学具有较广泛的选择性和独立性,开始摆脱对于教师和学校的依赖性。所以,高等教育考试制度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巨大意义。

在这场考试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科,自主决定学习进程,在取得了必要的学分后就可获得相应的学历。考试方法有口头考试、书面考试、实验考试、调查报告考试和社会实践考试等。这个教育体制的实质,是由美国引进,采用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做法,是一种宽进严出的制度。当时,这种考试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早已实行,而此时的中国尚属首创。

这场考试结果未出,各方势力便紧张筹备着后一步的应对及争夺。此时,陈炯明的手下宋焕璋替蒋先云考了试,结果得90分,正是这一平凡举动,却招致了陈炯明的毒打,临行之前,宋焕璋对前去送行的蒋先云说:“你不愿在此做官,要走我送你出去。”宋焕璋把蒋先云送出城去,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握别时说:“你不愿意在陈炯明手下做事,我们两人今后在更厉害的对手面前还会再见面的。”果然,十年之后他们分别在中央大学和日本的大学校中教历史,其间他们都曾奉召见过对方。

《谁主沉浮》是由田沁鑫执导,韩雪、罗晋、孙淳、黄轩、马苏、宗悟渊等主演的年代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