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钠吃什么?
一般而言,身体缺钠的症状在早期时表现并不明显。但长期饮食不合理,经年累月缺乏钠等微量元素,必然会导致相关症状的发生。缺钠早期患者通常会感觉体内发热、体温升高,随后出汗异常,经常感觉汗少且黏,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难以出很多汗。此外,身体缺钠还会导致免疫能力受损,机体代谢紊乱,从而引发如高血脂、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钠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体需求。日常食物中的钠主要来自于食用盐和酱油。只要经常吃鱼、肉、蛋、奶、果、蔬等食物,就不会出现缺钠。但是,当人出现大量流汗(如从事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等)时,排出的钠量要比一般情况下多五倍-十倍,以致引起体内缺钠,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等缺钠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痉挛、脑水肿和循环障碍,必须及时补充钠。专家指出,补钠最简单和最快速的办法就是适量饮极淡的盐开水,一般标准为1%—2%的淡盐水,即3000毫升降压作用的药物。
通常,缺钠的患者多数都在某些要素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比如长期素食等。专家建议,正常成人在正常情况下每日摄入钠的推荐量为2000毫克 ,适宜量为1800毫克—2000毫克 ,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成年居民钠的最高可耐受摄入量定为6000毫克。建议人们在膳食上应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