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五行中是什么命?
“坤”在周易里面是代表地,属于土。 那么“坤土”到底是什么呢? “坤”在古代文献中常与“艮”、“巽”配合使用。 “艮”为山,“坎”为水,“坤”为地。《说卦传》云:“坤,土地也。”“兑”“巽”为木,“离”为火,“震”为雷,“乾”为天,“坎”为月,“坤”则为日。《系辞·下》云:“坤厚载物,德合天心。”故“坤”含有大地、母德、子宫等诸多意思。 由于古人用天干和地支记日历,以十二消息卦(即乾坤屯蒙等卦)推自然变化,又以六十四卦象演万物之理,所以,天干的五行为金;地支的五行为水;八卦的五行属木;六十四卦中的主卦是属火的。
而坤在六十甲子中是代表未月的戊申己酉大驿土,又在十二地支中与亥卯未构成木局,所以在五行中归属为阴土,又叫田园之土。 在中医理论中也有相应的解释,如中医诊断中依据舌质、舌苔变化判断体内虚实寒热的情况,其中舌苔由薄变厚就代表着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
《素问·评热病论》中指出:“人之五脏,心为之君火,肺为之相火……脾胃之土,名曰阴火……”可见在中医理论中,脾(胃)土是人体阴阳火之一。 而西医中关于胃的功能很多是从希腊文中的“gyn”(意指“胃”)演化而来。19世纪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贝当称:“没有比肠胃疾病更复杂的了。”他同时还指出:研究胃肠必须着眼于两个问题,一是消化过程,二是吸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