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字五行属什么?
杨益( yáng jì) 繁体 杨益 五笔 TYIY 笔顺丶一一丨フ一丨一一ノ一一丶ノフ丶丶丶
拼音 yáng jì 笔画 13 五行 木 姓名学解释 杨,字义:“扬”的异体字。提高;向上:~帆。~柳(喻子弟出身于书香门第)。~鞭。~言。~眉吐气。
益,字义:好处:~处。公~。私~。无~之谈。损人~己。
名字出处 《晋书·宣帝纪论》:“既而闻太祖风德,深自嘉重,虽处贱官,恒带戎隶,虽无武艺而以果毅闻名。及得蜀地,益抚民接物,其雄武尤甚当年。”
使用姓氏 “杨”作姓时,读做yáng。 常见相关地名有:中国杨村、香港杨屋邨、台湾杨厝、新加坡杨树园等,均为此读音。
姓氏来源 源于姬姓,出自上古周朝王侯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记载,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后来他的子孙把唐国灭了,又把国号改成晋。到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夷吾,为了讨好秦穆公,就把妹妹送到秦国去做妾,并请求秦穆公帮忙复国。秦穆公帮助夷吾在晋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惠公。晋惠公即位以后,把儿子贾华送到秦国做人质,让秦穆公放心。
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帮晋国攻打郑国,晋惠公的儿子太子圉在秦国做人质期间,和秦穆公的女儿怀赢结婚。不久太子圉回国即位,也就是晋怀公。公元前621年,秦穆公联合齐国、鲁国、宋国、卫国的军队攻打晋国,消灭了晋军主力,晋怀公逃到高梁(今山西省临汾地区)。秦穆公派人追杀,未能擒获。于是,秦穆公让人回禀晋怀公,说如果他能亲自回去面见秦穆公,就放他一马。但晋怀公不敢去,最后被秦穆公派的士兵杀死。
秦穆公杀了晋怀公之后,派人到晋国迎接太子圉回来即位,改称晋文公。为了表示礼尚往来,晋文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做妻子,两家结成了亲家。 到战国时代,晋国卿大夫中杨氏一族势力很大,号称“赵杨”。他们除了姓杨以外,还继承祖姓赵,所以后世史书大多称其为赵杨,又称杨赵。杨氏族人的封地位于今天的山西洪洞县一带。他们的祖先赵雍(即赵何)因为得罪了魏献子,怕受到牵连,就跑到燕国去了。当时,燕国国君是燕昭王,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他就请了齐国的稷下先生们来给他讲兵法,其中一个先生名叫杨朱,可能是杨氏族人的代表。这个人主张人人都应该为自己活着,叫作“为我”。他反对墨家“兼爱”的理论。
这个杨朱家学渊博,弟子很多,其中有一个叫做孟孙阳的人,非常有才华,写了一本《孟子》,就是记录孟子言论的书。由于他是杨朱的后代,所以这本书又被称为《杨孟》。 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废除封建制,将原来的诸侯国分废成为若干个县,还把一些古代部落融合在一起的民族分割开来,分别统治。原来诸候国的贵族失去了特权,纷纷流落到民间。这一时期的杨氏族人可能进入了中原地区,以地名“杨”为姓氏,世代相传。
迁徙分布 唐朝末期,中原战乱,朝廷流放罪臣到黔州,很多士族也随着朝廷的流放犯一起来到贵州,杨益就在其中。杨易到了贵州后,定居于龙场(今贵州贵阳北15公里)。他的后代便在贵州繁衍生息下来。杨易的父亲名字就叫杨知古,祖籍为唐朝宗室鲁国公杨玄璬的后裔,世居幽州范阳城(今北京西南郊)。
明代末年,陕西出现了一批杨姓人士,他们都是明朝皇族后裔,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恭烈太孙朱慈烜,因母亲是杨氏,故称“杨恭烈”。
清康熙年间,直隶广平府曲周县的进士杨宾,祖籍福建南靖。他的父亲原为杭州府富阳县的秀才,随父宦游北方,寓居天津,死后葬在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