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字属什么五行?
“柯”从木、从可,本义为砍下的树木,后引申为树枝和斧头,也指刀柄,又假借为指示代词“此”;当表示地名时读kē声母,不读ké。 《说文解字》卷六木部:“柯,斧柄也。从木可聲。”字形采用“木”“可”会义。《玉篇·木部》:“柯,斧柯也。”《释名·释器》:“柯,斧柄也。柯,可也,可用以断物也。” “柯”本是斧子的柄,引申为枝条的意思。如杜甫诗云:“露华洗尽羊羹美,餐罢壶浆满草柯。”
古代常把柯作为剑的代称,如李白诗有云:“吴趋史上金兰友,宝剑霜明玉珂响。” 在古代的诗词歌赋中常常出现有关于“柯”字的意象,例如唐朝诗人王昌龄所写的《出塞二首》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里的“龙城”是汉代匈奴的名城,这里不是专指匈奴人的都城,而是泛指匈奴的军队据守的大营或驻屯地所在的地方;而李白的《关山月》里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里“天山”则是天山山脉的简称。“柯”是一个多义性的汉字。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柯”为树枝,但在台湾地区的现代汉语中解释为“斧头”,在闽南语地区仍保留了此一说法(参见百度百科词条柯仔)。所以,这个字具有两重性:既有树的意思,又有斧头的意思——既可以是树被砍下之后的样子,也可以是即将要去砍伐树的斧子。这正暗合了阴阳互生的辩证关系:树和斧头互相依存,没有树就没有斧头,没有斧头就不能砍树。